学习中医时我们一般会需要以下几个困难。

1、五行生克的理解,比如生,克,乘,侮,互生(金水、木火)等。

2、对于脉学的理解

3、对于五运六气的理解,特别是看《*帝内经》的几篇大论时

如果你对于以上几个问题感到很头痛的话,请你先学习张仲景的《伤寒论杂病论》(即《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伤寒杂病论》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公式化条文,条理清晰

如对于太阳病的定义: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只要一个人的脉呈浮的状态,又兼有头痛或者颈部强而不适和怕冷的症状,那就是太阳病,就可以使用太阳病的方剂来治疗。

即:头痛+怕冷+脉浮=太阳病。案例中的微恶风就可以理解为微怕冷。

二:方剂易于理解,方剂变化具有逻辑性

如桂枝汤,多加了芍药即成为治疗太阴病腹痛的桂枝加芍药汤;减了芍药即成了治疗太阳病兼胸痛的桂枝去芍药汤。多加了桂枝即成了治疗奔豚的桂枝加桂汤;减了桂枝即成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治疗太阳病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而桂枝汤的组成只有五味药即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记忆起来非常方便。

三:少五运六气的东西

运气学说只有在《金匮要略》中有一段“问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何谓也?师曰: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阳之时,阳始生,天得温和。以未得甲子,天因温和,此为未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此为至而不至也;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此为至而不去也;以得甲子而天温和如盛夏五、六月时,此为至而太过也。”而此段没有涉及任何的治则治法,只是对于“太过”、“不及”做了一个通俗易懂的定义。

四:五行生克的内容少

《伤寒论杂病论》主要是六经辩证,对于脏腑辨证涉及很少,虽然在《金匮要略》 篇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里有“见肝之病,当先实脾”的论述外,在后文的各章治则治法中少有论述。或者论述的只是一些概念上的东西,与实际的治则治法很少相关。

五:对于脉学要求不高

《伤寒论杂病论》除了我国研究外,日本也对此甚有研究,在日称为汉方医学。汉方医学主要讲究的是方证对应,而对于脉研究较少,所以如果有看过日本汉方学者的医案书籍,其中对于患者症状的描述非常详尽,而对于脉的描述不甚叙述。当然并不是说脉对于中医研究不重要,只是说当你还在初学时,如果暂时没有搞的很清楚的时候,也可以暂时忽略,等研究深入或者兴趣已入时在研究不迟。

结论:《伤寒杂病论》历两千年而不衰,凡留名之医必看,必研究之经典。其精髓即是化繁为简,把中医玄之又玄的东西给剥离,呈现出最真实的东西给读者,可谓是功与千秋。希望我们中医的研究也能做到化繁为简,对于很玄的东西可以暂时做到不争论,通过现代化的手段,让玄的东西不玄,为中医学瘦身。

推荐大家学习《伤寒杂病论》的方法:遍的全文阅读+20遍的全文抄写+40本《伤寒论杂病论》的注(比如20本伤寒论的注+20本金匮要略的注)。当然如果你能全文背诵更好。我提议的方法只是让大家可以熟悉

《伤寒杂病论》。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专业
治白癜风哪个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haoa.com/bsgx/2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