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荐曲目--《海青拿天鹅》琵琶曲

推荐理由

《海青拿天鹅》为现今所知流传年代最早的琵琶曲,曲调风格独树一帜,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巧妙手法,运用指法弹拨,将海青捕捉天鹅时的场景描绘的淋漓尽致,激荡的场景历历在目,鸣唳之声荡漾其中。

背景资料

中国古代琵琶曲。元代杨允孚《滦京杂咏》中有诗云:“为爱琵琶调有情,月高未放酒杯停;新腔翻得凉州曲,弹出天鹅避海青。”原注:“《海青拿天鹅》,新声也”。表明这首乐曲在元代已出现,是现今所知流传年代最早的琵琶曲。

海青亦名海东青,是雕的一种,猎人用它来捕猎天鹅等鸟类。此曲描绘勇猛的海青在天空与天鹅交锋,经过激烈的搏斗,将天鹅击落的情景,反映了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狩猎生活。此曲在明代简称《拿鹅》,明代琵琶名手张雄以善弹此曲 。

年刊行的华秋苹编《琵琶谱》、年刊行的李芳园编《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均载此曲,称《海青拿鹤》。年鞠士林编《闲叙幽音》琵琶谱(抄本)载此曲,称《平沙落雁》。

自元代以来,此曲除作为琵琶曲流传外,亦被全部或片段地作为器乐合奏曲演奏,如清康熙三十三年()抄本、北京智化寺音乐曲谱中有《放海青》、《拿鹅》两曲;清嘉庆十九年()蒙古族人荣斋编《弦索备考》中有《海青》一曲。其他民间吹打曲谱中也有《海青》、《鹅儿》两曲,可见其流传之广。

《本草纲目·禽部》记载:“雕出辽东,最俊者谓之海东青。”海东青属于大型猛禽,体重健壮。雌性比雄性还大。最重可达6公斤。身高1米左右,两翅展开2米多长。头部羽毛白色,缀有褐斑,上体均呈暗灰色;胸部褐红色,缀有褐斑,尾部纯白色;嘴较厚长,跗蹠只上部被羽,雌雄同色,喙爪像铁钩一样硬飞得即快又高,能捕天鹅、野鸭、兔、狍等禽兽。因此,辽代的皇帝,每年春天在鸭子河(今松花江)附近放海东青捕天鹅,捕到 只天鹅,要摆宴庆贺,名曰“头鹅宴”。金、元时期女真族和蒙古族的贵族也有用海东青捕猎的习俗。

赏析评语

年刊行沈浩初编《养正轩琵琶谱》所载曲谱,较为流行。在演奏上,属武套乐曲,但要求运用文套技法较多,左手多用吟挽,右手讲究音量、音色的控制。凡轮子弦带挑缠弦时,将缠弦在品上摆动,表现天鹅鸣唳之声,并多处运用拼弦、扫弦技法,以描绘海青与天鹅搏斗的激烈场面。









































白癜风患处会脱皮吗
新春惠民中科白癜风优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haoa.com/bsyl/4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