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话中药()——芍药(1)

  芍药在我国至少有年以上的栽培史,是一种 的观赏花卉及古老的草药。它有离草之称,古时男女离别常以此草相赠。在《神农本草经》时代,芍药还没有分白芍和赤芍。

  《神农本草经》认为,芍药味苦、性平。主治腹中邪气郁结导致的疼痛,可畅通血脉,消除血涩不行,消散固定不移的坚硬肿块,解除畏寒发热的症状,还有通利小便、止痛、补益元气的功效。

  芍药有白色和赤色之分。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平降肝阳、柔肝止痛的作用,可用于肝血亏虚、外感风寒、表虚自汗、阴虚盗汗、月经不调;也可以用于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眩晕等;还能用于肝气不和或肝气乘脾导致的脘腹疼痛、胸胁作痛、痛经及手足拘挛等症。现代临床中发现,它对防治中老年冠心病有良好的作用。

  白芍的药性与疗效因不同的炮制方法而发生变化:生白芍善于治疗自汗盗汗、头疼眩晕、四肢拘挛疼痛;炒白芍药性有所和缓,具有柔肝和脾的功效,多用于治疗腹痛泄泻;酒炙的白芍叫酒白芍,重在治疗胁肋疼痛、月经不调、经行腹痛以及产后腹痛等症。现代药理分析表明,白芍能扩张冠状血管、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胃液的分泌,因此有降压、镇静、镇痛、解热、抗惊厥、止汗、利尿等作用。

  赤芍则性微寒、味苦辛,可归肝脾经。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效,可治疗热入营血、斑疹吐衄、经闭、腹肿结块、跌打损伤、痈肿疮*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赤芍还有非常好的抗菌作用,能抑制流感病*;并且与白芍一样具有解热、镇静、镇痛、解痉、抗惊厥、扩张血管等作用。

  关于白芍和赤芍的区别,一般认为白芍性收而补,善于养血、功在柔肝止痛;而赤芍性散而泻,善于清热凉血、化瘀止痛,而没有补益作用。

  看更多的文章,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haoa.com/bstp/11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