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不得已。

郭先生最近对这句话深有感触。

郭先生今年50岁,生活的重担非常大,人常说“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郭先生的烦心事无处可说,经常憋闷在心里,时间长了,总觉的做什么都没精神,情绪低落时,甚至会出现胸闷气短、失眠多梦的症状,还经常出现头疼脑热的情况,医院检查却没查到具体病因。

在一次与家人争吵过后,郭先生不适症状加重了,开始寻求中医治疗,于是来到了我的门诊。

在经过仔细看诊后,我认为郭先生是肝气郁结了,给他开了一周剂量的中药,他拿回去服用后,胸闷气短症状消退,睡眠质量提高,隔三差五头疼脑热的毛病也没了,整个人看起来神采奕奕,就连说话都有劲了。

肝气郁结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中医调理可以说是手到擒来,具体是怎么做的?我来给各位答疑解惑。

上文提到的郭先生,明明心电图检查一直未发现异常,排除了心脏病的可能,但却在生活中经常感到烦闷,典型表现为胸闷、气短,尤其是在心情不好比如工作压力大、与家人发生争吵等情况下,症状加重。

这说明什么?说明郭先生的病,和情绪的变化息息相关。

在五脏六腑中,哪个脏腑掌管着情绪这一块儿呢?有人看到这,已经想到了,是肝。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如果肝功能正常,则体内气机条达,人会感到心胸开阔,神清气爽,办事效率非常快,很多问题和困难能够迎刃而解,每天吃得香、睡得着,身体就不容易生病;

相反,若肝气无法正常疏泄,人容易出现愤怒、抑郁等情绪,感觉做什么事儿都不顺畅,很多事情埋在心里,就像是一团麻绳,剪不断,理还乱。

办不成事,就会感觉胸中有一团怒火,进而会有胸闷、气短等表现,这就是典型的肝气郁结。

肝气郁结带来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消化不良。

在五行当中,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因此肝气郁结首先会影响到脾胃,脾胃变差,就无法正常的消化食物,吃进去的食物堆积在胃里,就会出现胃胀、积食、食欲下降等问题。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在生活中如果发生了什么伤心事,大哭一场,这个时候,有人给你端来一碗饭,试问谁能吃得下呢?

其次,肝气郁结还会让人头晕。

肝藏血,当肝气郁结时,血液无法给大脑提供充足的供应,大脑会因为缺乏气血而阳气不足,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

第三个,肝气郁结会让人失眠。

我们在看电视时,会有这么一个情节:男女主人公因琐事大吵一架,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都睡不着。这其实是我们的身体机制的正常运转被阻碍了。

肝气郁结,气血无法顺利通过,身体容易出现病变,我们的大脑提前感知到这种病变,因此会出现焦虑、抑郁、暴躁等情绪,脑海中像走马观花一样,没有办法平静的入睡。

当然,中医看诊,必须要掌握舌象和脉象。

郭先生的舌质淡白,表面覆盖一层白色舌苔,说明患者有气血两虚之象;再看唇色,颜色偏紫,说明阳气虚衰,血行郁滞;最后触诊,发现脉象沉弱无力,由此判断为气血阴阳俱虚证。治疗应当以疏肝解郁、补中益气为主。

我给郭先生的方子,是柴胡疏肝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这两个方子都是中医界的经典名方。

首先说柴胡舒肝散,从明代开始流传到现在,已经有了多年的历史。方中柴胡为君药,能够疏肝解郁;搭配香附子,理气宽中。

川芎和当归,有补血活血、行气解郁的功效,再搭配陈皮和炒枳壳,彻底把体内的气结打开,让气机能够通达起来。

理气之药,药性辛热,因此加入白芍和炙甘草来制约,能够调和药性,温补而不上火。

肝解决好了,脾也不能落下。

炙*芪和炒白术能够强健脾胃,把脾虚的地方给补足。

对于失眠问题,我使用了三味药——炒枣仁、远志和茯苓,它们三个能够宁心安神,交通心肾,还能健脾宁神。

心神静下来了,自然就睡得着了。

郭先生在服药一周后复诊,他告诉我,现在感觉胸口的气顺了,胸闷气短的症状消失了,晚上睡觉安稳多了,身体舒坦了不少,主动提出要多服用一段时间的药,巩固治疗效果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haoa.com/bscl/14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