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诊了一位外地的胆囊息肉患者,他从甘肃兰州跑了多公里,大老远的过来就为了调理胆囊息肉,这让我再次意识到,作为一名医生的责任,我一定竭尽全力、无愧于患者的信任。

这位患者,姓蔺,53岁,他说自己右侧上面的腹部痛了一个多月了,医院开了一些药,但吃了一个月,肚子还是痛。

经过对该患者仔细的望闻问切后,了解到:

症状:右侧肝区不适,有口腔溃疡,小便*,大便干结,大便困难

舌象:舌质淡红,舌苔薄白

脉象:脉弦滑

诊断:胁痛、肝郁脾虚。

这里简单说下,胆囊息肉是西医学的概念,在中医学上是没有病名记载的,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分析,多将胆囊息肉归属于中医学的“胁痛”“胆胀”等病症的范畴。

而这位患者,属肝郁脾虚。

什么是肝郁脾虚呢?

是指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即肝的疏泄功能,和脾的运化功能失常。

所以,治疗宜健脾疏肝,且以健脾为主。

再结合患者的整体情况,遂开方如下:

枳壳、炒白芍、醋香附、北柴胡、白术、威灵仙、乌梅、三棱、莪术、炒川楝子、鸡内金等。

用药期间,嘱咐患者要合理饮食、调节情绪。

一个月后,患者进行复诊,右侧上腹部疼痛减轻了很多,可耐受,大便正常,小便不*了,口腔溃疡减轻,未消失。

说明以上处方,对该患者适用,于是我根据他的情况,在原方基础上,稍做加减,再继续服用。

两个月后,患者以上的症状均已好转,于是让患者先停药观察。

在以上方子中,用北柴胡、炒川楝子、枳壳和炒白芍醋香附来疏肝解郁,调理肝气不畅;用薏苡仁鸡内金*参和茯苓白术来健脾祛湿,益气。

为什么这方子有理气和祛湿的功效呢?

因为肝主疏泄,一旦肝的疏泄功能下降,则气血就会不通;而脾主运化,一旦脾的运化功能失常,就会水湿淤堵,水湿形成痰湿。而这气和痰,长期停留在体内,就会由无形化为有形之物,即息肉的产生。

于是方子中含有三棱、莪术,来破血行气;用威灵仙来疏通经络、祛除体内湿气。

最后,温馨提醒下大家,由于病因不同体质不同,且考虑用药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建议要在医生的仔细辨证下再用药,切勿操之过急。

除了药物治疗,胆囊息肉患者一定还要注意两点,一是饮食要规律;二是情绪要稳定,保持愉悦的心情,更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haoa.com/bscl/13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