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家本医案实录胆绞痛案
贵阳治疗儿童白癜风 http://www.txbyjgh.com/m/胆绞痛案杨某,女,32岁,年12月1日初诊。患者有胆石多年,近因生气,频频右胁肋绞痛,今晨疼痛剧烈求治。现症见:右肋呈阵发性绞痛,并反射至同侧肩胛下,频频嗳气,呕吐苦水,口苦口干,便秘,舌*滑,脉弦数。此乃气滞血瘀之肋痛,拟缓急止痛,疏肝利胆法,选三合散(自拟方)加味。处方:柴胡15g,赤白芍各30g,枳实15g,五灵脂15g,生蒲*15g,醋延胡索15g,炒川楝子15g,酒大*6g,虎杖20g,甘草3g。2剂,急煎,昼夜分6次服。次日二诊:肋痛大减,大便通畅,舌脉同前。投排石汤(自拟方)。处方:昆布30g,海藻30g,红花10g,桃仁10g,柴胡15g,赤白芍各30g,枳实15g,生大*6g,鸡内金30g,金钱草30g,郁金15g,甘草3g。15剂,每日1剂。随访发现,胆绞痛从此未复发,经B超检查,胆石已消失。按:三合散由四逆散、金铃子散、失笑散三方组合的合方,故曰:三合散。方中四逆散缓急止痛,失笑散活血祛瘀止痛,金铃子散行气止痛,三方合用,其治疗功效,是三个基础方疗效的累加与协同的增效作用,故能提高行气祛痛,活血通络,缓急止痛之功效 ◆◆◆◆◆ 杨某,女,36岁。年12月11日就诊。患者16年前行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发现泥沙样结石。11年前胆囊造影示:胆总管有约0.8cm~1cm大小结石。15天前出现胁痛,阵发性加剧,呕吐。住某院治疗半月,仍发作频繁。现症见:右胁呈阵发性绞痛,并反射至同侧肩胛下,频频嗳气,呕吐苦水,口苦口干,巩膜无*染,舌红少津,苔薄,脉细弦。此属阴血素亏,肝胆脉络失养,兼气机不畅之证。治宜缓急止痛,疏肝利胆,用三合散(自拟方)加减。处方:白芍90g,甘草、鸡内金、柴胡、枳实、郁金、炒川楝、醋延胡索、酒大*、虎杖各10g。每日1剂,水煎服。12月17日二诊:服6剂后,胁痛、呕吐止。拟胆道排石汤(验方)加减。处方:白芍30g,茵陈20g,虎杖15g,柴胡、枳实、郁金、鸡内金、山楂、炒川楝各10g,甘草3g。10剂后,自觉症状完全消失,遂停药1年多后,医院胆道静脉造影提示未发现结石。按:心、胆、肾绞痛案,分别属中医的心痛、肋痛、腰痛等范畴,临床症状各异,病因不同。以上两案之病机均为气滞血瘀,脉络不通,不通则痛,因此,均采用行气活血,祛瘀通络,缓急止痛之法。“三合散”之功效与以上病案之病机一致,故达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由此可见,三合散产生的功效,是三方相合的累加和协同作用,这就是获得满意疗效的根本原因。家本先生对心、胆、肾绞痛,经临床反复观察,仅用三方其中的一方或二方,其疗效均不如“三合散”合方效佳。家本先生感悟到:以合方的形式来研究组创新的方剂,这好比是在前人已有的成果上前进,远比自己以药物重新组方更为直接、简捷、效佳,故应更进一步发扬光大。原载《郑家本医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haoa.com/bscl/11255.html
- 上一篇文章: 老中医私藏秘方,以此立店几十年,远近闻名
- 下一篇文章: 叮咚您有一份中药炮制虚拟仿真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