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本是同根生的药,配伍使用疗效更佳
同物对药有很多种组成方式:可以指同一种药材的不同部位入药后所组成的药对;也可以是同一药物在不同的生长期如幼果与成熟果所组成的药对;亦或是同一种药材炮制前后所重新组成的药对。 其对药中每味单药的性味、归经、功效有一部分相同,又有一部分不同,这样将其组成药对后就能增强或增用功效,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治疗目的。同物对药,“奇”在于本是同根生,“特”在于相伍后既增疗效,又强功用。 小编总结如下同物对药的配伍与大家分享一下。 金银花+金银藤:清热解*、通络止痛 金银花为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绿木质藤本忍冬的干燥花蕾,味甘、性寒,归肺、心、胃经,因其功善清热解*、散痈消肿,所以说其为治疮痈要药。 金银藤又名忍冬藤,为忍冬的茎叶,性味归经与金银花相似,又善通利经络,用于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 益母草+茺蔚子:活血调经,凉肝明目 益母草,为常用的养血活血药物,味苦、辛,性微寒,归肝、心、膀胱经,具有活血祛瘀、利水消肿、清热解*之功效,本品苦泄辛行,主入血分,能活血调经,擅治妇女血瘀经产诸证,为妇科经产要药,故有“益母”之称,又善利尿消肿,兼可清热解*,对水瘀互结之水肿及瘀*阻滞之热*痈肿,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茺(chōng)蔚子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和细叶益母草的果实,味甘、辛,性凉,有小*,归肝经,具有活血调经、清肝明目之功效。 瓜萎根+瓜萎皮:清热生津、宽胸散结、润肺止咳 瓜蒌根又名天花粉,为清热泻火药,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生津、消肿排脓之功效。瓜蒌根既善清肺胃之热,又能养肺胃之阴而生津止渴。 瓜蒌皮为清热化痰药,味甘、微苦,性寒,归肺、胃、大肠经,具有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偏利气宽胸。 槟榔+槟榔皮:理气消胀,利水通便 槟榔为驱虫药,为棕榈科常绿乔木植物槟榔的成熟种子,味苦、辛,性温,归大肠、胃经,具有驱虫消积、行气利水之效,既善驱杀多种肠寄生虫,尤以对绦虫疗效 。 槟榔皮又叫大腹皮,为理气药,为槟榔的干燥果皮,味辛,性微温,归脾、胃、大肠、小肠经,具有行气导滞、利水消肿之效,本品辛散温通,性善下行,既善于行气宽中,又能利水消肿,适用于胃肠积滞、水湿内停之脘腹胀满、水肿脚气、以及湿阻气滞之腹胀便秘或泻而不爽等。 青皮+陈皮:调和肝脾,理气止痛 青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味苦、辛,性温,归肝、胆、胃经,具有疏肝下气、消积化滞之效,长于疏肝胆、破结气。 陈皮又名橘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成熟果实的果皮,味辛、苦,性温,归脾、肺经,具有行气健脾、降逆止呕、燥湿化痰之效,《本草汇言》谓:“欲调气健脾者,橘皮之功居首焉。” 赤芍+白芍:清热凉血,养血活血 芍药之名,初载自《神农本草经》,陶弘景分赤芍、白芍两种,所谓“白补而赤泻,白收而赤敛”。赤芍为清热凉血药,其为芍药科植物芍药、川芍药、草芍药的根,味酸、苦,性微寒,归肝、脾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祛瘀之效。 白芍为补血药,其为芍药科植物芍药的根,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汗柔肝之效。 生地*+熟地*:清热凉血、养阴补血、益精填髓 生地*为清热凉血药,其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肺经,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 熟地*为生地*块根经,酒炖或酒蒸后的炮制加工品,其为补血药,性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能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THEEND—— 用药需谨慎,请遵医嘱!(源于网络)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haoa.com/bscd/2017.html
- 上一篇文章: 母亲节,你为妈妈准备了什么好吃的
- 下一篇文章: 学生风采感悟小青龙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