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风采感悟小青龙汤
文字原创:叶学谦 版式编辑:韩潇 图文审核:胡玉星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40)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41)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金匮要略》第十二篇第二十三条) 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金匮要略》第十二篇第三十五条) 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金匮要略》第二十二篇第七条) 麻*三两(去节)、芍药三两、干姜三两、五味子半升、甘草(炙)三两、桂枝三两(去皮)、半夏半升(洗)、细辛三两。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若渴,去半夏,加栝楼根三两。若微利,去麻*,加荛花,如一鸡予,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加附予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加杏仁半升,去皮尖。且荛花不治利,麻*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 图片丨思维导图整理与制作 干呕,发热而咳(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外感内饮),咳逆倚息不得卧,吐涎沫。 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 咳喘、鼻鸣伴呼吸道分泌物(痰液、涕)多而清稀如水,苔白水滑浮腻者,舌质多淡嫩而胖.边有齿痕。(干姜半夏抑制腺体分泌,吴茱萸厥阴经) 痰涎较清稀,而且量很多,形如泡沫或蛋清,粘稠度低,色较透明,落地如水。 “水色”,即面色黧黑;“水环”,即两目周围有黑圈环绕;“水斑”,即头额、鼻柱、两颊、下巴的皮里肉外之处出现黑斑。 *煌老师认为其方证可运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以咳喘、痰液清稀为主证的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 ②以恶寒、鼻塞流涕或流泪为主证的疾病。如花粉证、过敏性鼻炎、病*性结膜炎等五官科疾病。 ③以呃逆、干哕、唾液较多,遇寒冷而加重为特征的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肠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发酵性消化不良、萎缩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肝硬化腹水、慢性细菌性痢疾、结核性腹膜炎。 本方不可久服。如表象不太明显、口干渴或病症减轻后,可用茯苓甘草五味子干姜细辛半夏汤加减,温肺蠲饮、下气和中缓缓收功。张锡纯氏用从龙汤。 (张锡纯氏从龙汤:龙骨一两(不用煅,捣)(30g),牡蛎一两(不用煅,捣)(30g),生杭芍五钱(15g),清半夏四钱(12g),苏子四钱(炒,捣)(12g),牛蒡子三钱(炒,捣)(9g)) 自按 小青龙汤,外有风寒,内有里饮,即为素有太阴水饮加太阳表证。 跟诊儿科李学麟主任,小儿咳嗽多用小青龙汤加减。与小儿病理生理有关,太阴者,肺与脾,小儿脾肺气弱,消化功能差,由此可见。故可见太阴虚,作为小儿体质特点,太阴虚则易生里饮。同时因小儿太阴脾虚,消化系统尚且发育不全,又常吃生冷瓜果,损伤中阳有关,同时因小儿又常服用抗生素,中阳更伤,抗生素治疗后,常常遗留过敏体质,如过敏性鼻炎等。多必加射干、*芩、地龙、山楂,鼻塞不通加辛夷,如化热发烧之势加石膏,久病面白怕冷不活泼酌加附子以通阳,大便不通便秘则加入瓜蒌柔肝通便,食欲不开用山楂、稻香陈等,且服用方法较为特殊,为饭前空腹服用。《本经疏证》有言:夫伤寒之关键,无论其在太阳少阳少阴,凡咳者均可加入干姜五味子。(阿檬师兄有少阴咳嗽案可参) 跟诊周衡老师时,对于使用抗生素后的咳喘病人,其爱用小青龙,见表邪未解,胸闷、咽痒、心悸,痰多色白质稀无咽痛者。 -小青龙汤导图- 附:儿科名医学麟主任小青龙汤化裁 舒咳合剂 蜜麻*6苦杏仁10桂枝6白芍6*芩5法半夏10细辛3干姜6五味子5射干10地龙20稻香陈10甘草3 舒咳2号 蜜麻*6苦杏仁10紫苏叶10厚朴6茯苓10煮夏10*芩6炒山楂15神曲10炒麦芽15辛夷花10白芷10甘草3 舒咳3号 蜜麻*8苦杏仁6桂枝12白芍10茯苓12法半夏10细辛3干姜6五味子5射干10地龙20辛夷9苏子9(布包)甘草3 舒咳4号 蜜麻*4苦杏仁4桂枝3白芍3*芩4法半夏8细辛2干姜3五味子4射干8地龙12炮附片4甘草3 舒咳5号 旋覆花3(布包)苦杏仁4苏叶6茯苓8法半夏6厚朴3*芩4细辛3干姜3五味子3葶苈子6神曲6辛夷6白芷5甘草2 医案丨攻补兼施中药三剂平息顽固性咳喘熊继柏教授讲座录音稿——哮喘(上)熊继柏教授讲座录音稿——哮喘(下)为中医往圣继绝学, 为岐*医术之传承尽绵薄之力! 为中医、中西医、西医同行 相互交流提供平台; 为医患沟通建立良好渠道。 欢迎交流分享,文章多系原创,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haoa.com/bscd/2023.html
- 上一篇文章: 这些本是同根生的药,配伍使用疗效更佳
- 下一篇文章: 每日一方芍药甘草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