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皮肤瘙痒症,调体质甘草汤外洗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是皮肤瘙痒症的一型,中医学称之为"风瘙痒",本病是指自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皮损,但可因搔抓伴发各种继发性皮损的一种皮肤病,病初多限于一处,进而逐渐扩到身体大部,如躯、四肢甚至全身,痒感时轻时重,短者仅数分钟,长者可达数小时,甚至彻夜不,,难以遏止,使老年人痛苦难忍,若连续强烈地搔抓,可致患处抓痕累累,血迹成片,渗液结痂,日久患处皮肤粗糙肥,,枯槁甲错,色素沉着,若继发感染,还可引起疖疮,糜烂溃疡等,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中医认为气血津液虚亏是内因,是发病的基础,,为本,内外风邪扰袭是发病的条件,为标,本虚标实,故病程缠绵难愈.,现分享我一医案:

汪某某,男,69岁,年3月20日初诊。周身皮肤瘙痒反复3个月,尤其肛周瘙痒甚。服中西药皆无明显改善,夜间瘙痒较甚,经介绍来诊。形体偏瘦,皮肤偏暗而干燥,平素怕冷,疲倦,舌体偏胖大,舌质淡暗,苔白润水滑,脉沉细略弦。

证属:少阴阳虚水盛。

拟方:真武汤加减。

处方:熟附子9g,先煎半小时,焦白术10g,茯苓10g,白芍10g,生姜3片,羌活5g,防风7g,7剂,水煎服。外用甘草30g,水煎外洗肛周。

3月27日二诊:患者药后瘙痒明显减轻,怕冷好转。前方增损再服7剂,瘙痒即消。

体会:中医文献对本病很早既有详细记载,《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汉·张仲景曰:"不得小汗出,身必痒,"隋巢元方在《诸病源侯论》中首载"风瘙痒"这一病名,并提出本病多与风邪有关,故称"风瘙痒",而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又属"风瘙痒"中特殊的一型,本病多因患者年迈,肝腑功能衰弱,以致气血精津亏虚,肌肤腠理失于温煦濡养,经脉运行不畅,脉沉细,皆提示阳虚水饮证,故选用真武汤加减。然或谓患者体瘦,皮肤枯燥,为何不考虑阴血不足,肌肤失于濡养,而用养血滋阴润燥之法?此先入为主之思维定势误导也!殊不知血虚可致皮肤枯燥,水饮内停亦可致肌肤失于濡养而枯燥,个中机理,当宜深思。甘草汤水煎外用治疗外阴、肛周瘙痒症疗效甚佳,甘草,《本经》谓:“味甘,平。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尰,解*。”可见其有多方面的特能。以甘草一味成方,《得效方》中曰“独圣散”,能解药*、虫*、*虫蛇诸*;《锦囊秘录》曰“国老膏”,治一切痈疽将发,预期服之,则能消肿逐*,使*气不内攻,其效不可具述;《外台秘要》曰“近效一方”,能疗赤白痢,日数十行,不问老少。日本汉方家汤本求真一语中的:“悉皆由治急迫之能也。”故凡各种急迫之疼痛、瘙痒、吐泻、中*等,皆可以甘草汤治疗。笔者临床体会,凡外阴、肛周之反复顽固性瘙痒,干燥而无渗液流者,甘草汤水煎外敷外洗,亦有相当疗效。此亦其缓解急迫之特能也。

日光性皮炎烦,中医有方治之

夏日明媚的阳光在给人们带来温暖的同时,有时也会带来烦恼。有一部分人晒了太阳之后,暴露部位的皮肤出现红斑、丘疹、风团样或水疱等皮疹,皮损部位有烧灼感、痒感或刺痛,我们称之为日光性皮炎,它是一种与日光相关的皮肤疾病,即通常所说的日晒伤。随着现在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的发展,化妆美容品的广泛应用以及大气臭氧层破坏的日益加重,光敏性皮肤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中医学文献记载的“日晒疮”与日光性皮炎相关。《外科启玄》日晒疮记载:“三伏炎天,勤苦之人,劳于工作,不惜身命,受酷日暴晒,先痛后破而成疮者,非气血所生也。”中医认为本病由于禀赋不耐,血热内生,进食发物,脾胃失调,湿热内生,复因日晒,热*袭肤,突然而发。现分享我一医案:

王某某,女,32岁。年8月12日初诊。一周前,去海南旅游,在海中戏水,贪玩,上岸后感觉皮肤发红、发痒。检查:躯干皮肤红痒,面部特别是眼睑四周皮肤宣浮红肿,并有少量糠秕状鳞屑脱落,自觉刺痒不适,口干喜饮,小便短*。脉数有力,舌质红,苔少。

诊断:日光性皮炎。

治则:涤暑清气,凉血解*。

拟方:白虎五花汤加减。

处方:生石膏,绿豆衣15g,南北沙参,银花,青蒿,山药,天麦冬各10g,凌宵花,红花,玫瑰花,浮萍各6g,白茅根,芦根各12g。7帖,药煎两次,兑入一起,分三次温服。每次ml,药渣再煎一次,取药汁放冷,置于冰箱冷冻10~15分钟,取出外涂患处,每日三次。

二诊:面部、眼睑症状减轻,鳞屑较多,守方加玉竹、石斛各10g。再进7帖,愈。

体会:日光性皮炎,系夏天酷烈阳光暴晒而成,非内热所损。故而内服方药重点有六个方面:1.清气清热如生石膏,2.凉血退斑如生地,白茅根。3.解*如紫草、水牛角。4.疏风止痒如浮萍、蝉衣、白鲜皮。5.消肿如茯苓皮。6.养阴如百合、冬花、芦根。治则:一方面甘寒清气退热,另一方面要养阴护液,使之热退又不伤阴。故而和而清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haoa.com/bszz/11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