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积散的一方多用
专业白癜风品牌 http://www.xxzywj.com/点击上方蓝字“爱中医订阅号”→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就不会错过每篇好文章啦! 导读:五积散,原载于宋朝《太平惠民和济局方·伤寒门》,由麻*、白芷、川芎、甘草、茯苓、当归、肉桂、芍药、半夏、陈皮、枳壳、苍术、干姜、桔梗、厚朴15味药组成,功能发表温中、燥湿化痰、理气活血,故为消除寒、食、气、血、痰五积之剂。用于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身热无汗、头痛身疼、项背拘急、胸满恶食、呕吐腹痛,以及妇女血气不和、月经不调等证,凡注意辨证论治、随症加减,可以收到同病异治、一方多用之功。 (一)外感风寒 陈××,男,32岁,农民。患者发热恶寒,无汗,头痛,四肢酸痛,咳嗽稀痰,舌苔薄白,脉弦紧。 方用五积散:白芷、川芎、甘草、茯苓、当归、肉桂、芍药、半夏、枳壳、麻*、干姜、厚朴各10克,苍术12克,陈皮、桔梗各6克,生姜3片。连服两剂,诸症缓解。 惟咳嗽不止,浓痰不化。原方去麻*、白芷、肉桂、干姜,重用半夏、茯苓,再服3剂,咳嗽逐日减轻,浓痰亦化。因患者素体卫阳虚,继以补中益气汤调补卫阳善其后。 按:风邪外袭,首先犯肺,肺开窍于鼻,故见鼻塞流涕;肺与皮毛相合,风寒客于皮毛,故见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疼。五积散方中麻*、白芷发汗解表,干姜、肉桂温阳散寒,故本例服两剂病证大减。复诊时因咳嗽不止,故去麻*、白芷、肉桂、干姜;重用半夏、茯苓,乃取二陈化痰之意,故克奏肤功。 (二)寒湿痛痹 汤X,男,35岁。患者腰腿疼痛已数月。症见恶寒肢冷、面色苍白、关节疼痛、腰腿挛急、痛如锥刺、屈伸不利、得热痛减,苔白腻、脉弦紧。初投独活寄生汤罔效,细审脉证乃属冷湿痹痛,故改投五积散加味:苍术、麻*、当归、白芍、川芎、枳壳、厚朴、干姜、茯苓、半夏各10克,桔梗、白芷、陈皮、甘草各6克,桂枝15克。上方服后仍未见疗效,遂在原方中加羌活、独活、附片各10克。服2剂,病证大减,关节疼痛除,可以伸腰行走。后以柴胡四物汤调理气血、舒筋活络善其后。 按:《素问》认为“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可见痹证病因,外为感受风寒湿等邪气所致。寒主收引故痛剧;气血失于宣通故关节不能屈伸。故投五积散重用麻、桂,以增附片之温热,助五积散祛寒调气行血之功,诸证得以蠲除。随访8年未见复发。 (三)积聚气滞 汤×x,男,17岁,学生。发热恶寒,汗出身疼,呕吐泄泻;右胁扪之有质软积块,固着不移,胀多于痛;苔白腻,脉弦大。曾由某医疗单位诊断为急性肝炎,经用护肝等药物治疗无效。辨证属积聚气滞,拟五积散加减:藿香、苍术、陈皮各5克,当归、川芎、白芷、枳壳、桔梗、干姜、桂枝各6克,白芍、厚朴、茯苓、甘草、泽泻、猪苓各12克。服药两剂,发热恶寒即除,呕吐亦止,疼痛减轻。再服两剂,它症悉除,唯右胁积块仍在。续服六君子汤调脾胃促健运。 按:本病初由起居失宜,寒温不调,复因饮食不节,脾失健运,遂致湿浊不化,凝聚成痰,更与气血互结而成。因暑月酷热,又兼泄泻,故本方去麻*,加泽泻、猪苓,熔温中散寒、化湿和中、行气活血之药于一炉,故治能取验。 (四)产后中风 熊××,女,27岁,农民。产后半月,恶寒发热无汗,四肢痿痛,不思饮食,胸腹痞闷,腹胁刺痛,恶露不尽,脉洪大、按之无力。诊为产后中风,予五积散加味:白芷15克,厚朴、半夏、麻*、苍术、当归、川芎、白芍、枳壳、干姜、肉桂各10克,甘草6克,陈皮5克。服1剂即汗出而寒热减退,四肢酸痛随之亦解,但余证未减。减去麻*,加桃仁、红花各6克,服2剂,诸症痊愈。续用十全大补丸调补气血。 按:产后气血暴虚,风气乘虚而入,故恶寒而发热。本方麻*、白芷散外邪,当归、白芍、川芎调血脉,二陈、厚朴理气畅中。证药相符,故取效如桴应鼓。 体会:五积散药物众多。看似庞杂,但配伍甚合章法。方中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相合,为运脾化湿之平胃散;陈皮、半夏、茯苓、甘草配伍,为主治一切痰饮之二陈汤。既含治太阳表证之桂枝汤,又有治痰饮之苓桂术甘汤;既有治肾著病的甘姜苓术汤,又有行血通经的四物去地*汤。麻*合桂枝,辛温发表散表寒;麻、桂、干姜、芎、归、甘草等又具有续命汤之方意。综观全方,组合严密,实为上述名方的综合复方。不仅主治气、血、痰、寒、食之郁积,且对表里、内外、脏腑、经络之寒湿诸邪亦能搜除。可见其治疗范围,颇为广泛。 文源:本文摘自上海中医药杂志年第10期。作者/田廷。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邮箱: qq.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haoa.com/bszz/11192.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药篇地榆的功效与作用
- 下一篇文章: 丹溪心法选读一治疗中风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