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补血善柔肝,调经止痛敛虚汗
白癫风治疗方法 http://disease.39.net/sxtybdfyy/200628/8000063.html 本篇分享中药:白芍 芍药较牡丹更早的成为名花,诗经郑风《溱洧》记:每逢春日人们便会在溱河、洧河边踏青携游,少年男女更是互赠芍药以表示情意,即:“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据说,芍药与牡丹皆非凡花凡种。起因为一年 瘟疫,花神为救世人而盗取了王母的仙丹撒落 ,结果这些仙丹一部分化成了木本的牡丹,另一部分化成草本的芍药,至今芍药二字中还带着个“药”字。牡丹、芍药的花叶根茎也确实可以入药,丹皮是顶有名的,杭白芍更是滋阴补血的上品,芍药也因此被誉为“女科之花”。无独有偶,古代西方也有类似的传说。古希腊名医阿斯克列皮耶有个聪明的学生佩翁,这佩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甚至还治好了冥神海提斯的伤。阿斯克列皮耶在嫉妒的驱使之下杀了佩翁,好在冥王顾念恩情,把佩翁变成了一种能治病的花,即为芍药。西方人亦一直认为芍药具有某种魔力,凡是芍药生长的地方,恶魔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甚至可以对抗曼陀罗这种至*之花。白芍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血药。 苦、酸,微寒;归肝、脾经 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1.血虚萎*,月经不调,崩漏 本品味酸,主入肝经,偏益肝之阴血。用治血虚面色萎*,眩晕心悸,或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中漏下等,常与熟地*、当归、川芎同用,如四物汤;若血虚有热,月经不调,可配伍*芩、*柏、续断等,如保阴煎;若崩漏下血,可与阿胶、艾叶等养血、止血药同用。 2.自汗,盗汗 本品有敛阴止汗之功。若外感风寒,营卫不和之汗出恶风,可配伍温经通阳的桂枝,以调和营卫,如桂枝汤;用治虚劳自汗不止,常配伍*芪、白术等;若阴虚盗汗,可与龙骨、牡蛎、浮小麦等同用。 3.胁肋脘腹疼痛,四肢挛急疼痛 本品酸敛肝阴,养血柔肝而止痛,治疗血虚肝郁,胁肋疼痛,常配伍当归、柴胡等补血、疏肝药,如逍遥散;本品也可调肝理脾,柔肝止痛,治疗脾虚肝旺,腹痛泄泻,可与白术、防风、陈皮同用,如痛泻要方;若治疗痢疾腹痛,可与木香、*连等清热燥湿、理气药同用,如芍药汤;若治阴血亏虚,筋脉失养而致手足挛急作痛,常配伍甘草以缓急止痛,如芍药甘草汤。 4.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本品养血敛阴、平抑肝阳,为治肝阳上亢之常用药,常配伍牛膝、代赭石、龙骨等,如镇肝息风汤、建瓴汤。 煎服,6~15g; 1.平抑肝阳、敛阴止汗多生用; 2.养血调经、柔肝止痛多炒用或酒炒用。 1.不宜与藜芦同用; 2.阳衰虚寒之证不宜使用。 白芍与赤芍在《神农本草经》中不作分,通称之芍药。直至唐末宋初,始将二者加以区分。白芍与赤芍性均微寒,又皆能止痛,均可用治疼痛,但前人谓之“白补赤泻,白收赤散”,亦是一语道破二者的主要区别: 1.长于养血调经,敛阴止汗,平抑肝阳;主治阴血亏虚,肝阳偏亢诸证; 2.长于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主治肝阴不足,血虚肝旺,肝气不舒所致的胁肋疼痛、脘腹四肢拘挛作痛。 1.长于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清泄肝火;主治血热、血瘀、肝火所致诸证; 2.长于活血祛瘀止痛,主治血滞诸痛,因能清热凉血,故血热瘀滞者尤为适宜。 甘草才疏学浅,如有不足或欠缺之处,还望海涵,请各位多多指教。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haoa.com/bsyl/5023.html
- 上一篇文章: 医话读医学源流论,谈古方加减
- 下一篇文章: 芍药花怎么养,种植芍药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