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参加一药交会,偶遇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张兴德教授,谈了很多中药饮片的质量与检验问题,比如说清半夏的薄层精氨酸能不能合格,与硫磺有没有关系等。当说到配方颗粒时,他讲,配方颗粒将来是趋势,因为其质量易于把控,出现的问题少,并且携带服用都方便等。

后与张兴德教授进行了讨论:

为什么化学药品、中成药、配方颗粒等的问题少吗?为什么此类药品便于质量控制吗?可知道某些中成药、配方颗粒使用的原料是什么样子的吗?

普通中药饮片检控点多,其它检控点少。

之所以这些药品的公示率低,质量问题相对少,质量容易把控,是因为它们的检查点少了。

中药饮片是一个“素脸”,而其它是经过化妆包装过后了“假脸”。中药饮片的形状、大小、粗细、色泽、气味、质地、纹理、干湿度、杂质、非药用部位等,这么多点都在那里明摆着,一看便知;可中成药、配方颗粒等,即使其个体再小,颜色再差、湿度再大、杂质及非药用部位再多,你一打粉,一提取,谁还看得出来? 在检查的时候,按其内控标准,检测其与疗效无关的色度、口感、溶出度、崩解度、灰分、某一含量即可,并且,这些都是可调整的,可改变的;而中药饮片是没有办法调整改变的!就如同你刚累起的砖坯墙,灰料的优劣、灰道的厚薄与工整度、砖料质量、墙体的平整度、砖碴口的结合情况等,都会一目了然,可是,你经过精装修,也只能看你的装修的表面效果了!

传统的中药饮片其自然属性都完全展现了给你,配方颗粒及其它制剂形的药品对原始性状的检查点大都被掩盖或者“屏蔽”了。也就是,中药饮片看的是“全过程”,其它看的是“结果”。

普通中药饮片有问题束手无策,其它类型可以修正补救。

普通中药饮片是一个单纯的原始的东西,没有其它物料修饰;可其它的需要别的辅料共制,有起到修饰补正的余地。

我举了几个例子:比如说*芩,极易带芦头、绿片,普通饮片一眼便看出,你提取了或者粉碎了,谁能知道!再如防风和秦艽等,家种的性状都不符合药典标准,可是含量没有问题,做普通饮片没有人敢用,可是做配方颗粒就没有问题了,一提取,只有看含量了!你知道,这些品种的家种品与野生品价格悬殊很大;还有,前胡、决明子、仙茅、蒲公英、莲子心、熟地*等,含量很不容易合格,如果做配方颗粒吗,则可以增加使用比例或者添加某特定成分,像熟地*,就可以增加地*芦头(芦头中毛蕊花糖苷是地*中的数倍甚至十余倍)的比例,制成颗粒饮片,完全能够保证所出成品的含量,可是做普通饮片就没有办法了!再如一些炮制品,比如麸炒白术,麸炒山药、麸炒僵蚕、麸炒枳壳、酒地龙、酒女贞子、醋五味子、炒山楂、盐杜仲等,它炮制到什么程度谁也不知道,过了欠了,一提取,都是好的!这就是它们易于控制的原因。

叹曰:确实如此!

据闻(网上曾有推文),配方颗粒所用原料大都是中药饮片的尾料,那些做中药饮片筛选下了的碎屑,异形片等,都被配方颗粒提取用了,反正别的看不到,按标准含量合格就可以了!所以有人称之为“尾料回收站”。

还有柴胡的碎未、三七的小筋条、大*的水根、当归的支根碎未,*参的尾根、家种防风、家种秦艽、赤芍白芍的狗头片、桔梗边皮、山楂陈货、甘草梢子或花头等等可能都被它们用了。

古人讲:神仙难辨丸散。也就是是,对制成药丸和打成粉剂的,即使你水平再高,也难以分辨,就是神仙也没有办法!难怪普通中药饮片的问题多多,而其它剂型药品问题寥寥。

对曰:不无道理!并且,其价格高,问题少,风险低,安全系数高。怪不得都挤破头皮都要搞配方颗粒呢!

此仅为与同行的交流话题,如有偏颇,敬请谅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haoa.com/bstp/6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