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部痞塞胀满,像塞了个馒头,服药7剂,
患者,男,40岁,山东菏泽人,因自感剑突下胃脘部痞塞,胀满不舒半个月,前来就诊。患者自述,剑突下痞塞满闷,胀痛不舒,偶有两侧胁肋区隐隐作痛,进食速度较快,吃完饭后半小时就需要上厕所,解大便后胃脘部感觉稍微舒服点。肚脐不耐寒凉,只要受凉就容易上厕所,晨起有干呕,但痰不多,刷牙容易恶心,喝酒后早上干呕更厉害,伴口干,但不反酸,喝白酒感觉烧心,阴囊略潮湿。观其舌体肿胀胖大,舌色红略暗,舌苔白腻略*。 中医诊断为痞证,证属寒热错杂,肝郁脾虚,遂立平调寒热,疏肝健脾为大法,选用半夏泻心汤、四神丸合痛泻要方加减,酌加木香、香附、青皮、陈皮疏肝理气,重用白芍养血柔肝,制约方中温燥药物峻烈之性,共7剂,1天1剂,1天2次,饭后1小时温服。 二诊:患者反馈剑突下胃脘部的痞满胀痛感明显改善,其余症状也有不同程度改善。观其舌色较之前红色略淡,还是略暗,舌苔较之前略薄。但是出现反酸的问题,有时咽喉处也有不适感,遂酌情将方中温燥理气药物减量,酌加*连、柴胡、白芍用量,再加海螵蛸、瓦楞子制酸药物,继续改善症状。 按语:痞证是消化道疾病常见的一种病证,主要表现为胃脘部的痞塞胀满,偶有疼痛感,伴有腹泻大便不成形等症状,多因寒热错杂,气滞痰凝所致。临床治疗常选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本案例中,患者病证较为复杂,在服用药物7剂后,虽然痞塞胀满感明显改善,但是出现反酸的不良反应,可能和方中温燥理气之品有关,虽然配伍了苦寒的*连、酸敛的白芍、苦微寒的柴胡,但整个处方还是偏于温燥,导致胃热上逆,出现反酸。因此考虑遂酌情将方中温燥理气药物减量,酌加*连、柴胡、白芍用量,再加海螵蛸、瓦楞子制酸药物,消除不良反应的症状,以求良效。 郭炜,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医院副主任医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haoa.com/bstp/6327.html
- 上一篇文章: 你知道*芪补气之中的巨大陷阱吗
- 下一篇文章: 贴吧系列中扒一扒晋江当年那些有文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