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疯医院是骗人的吗 https://4001582233.114.qq.com/ndetail_4480.html
(一)白芍传统的十大功效在古书和 的古方中只有芍药和白芍,而没有赤芍。白芍和赤芍常合在一起记述。这在赤芍一节中已有详细论述。据古书中记载,白芍的功效比较复杂,归纳起来有十大功效:①“缓中止痛”(《本草备要》);②益脾:“益脾,泻木,调血”,“安脾经,收胃气”(《本草纲目》);③补血,凉血:“酸寒能凉血补血”(《本草经疏》);④抑肝:“补阴抑肝,能补能泻”(《药品化义》);⑤泄肝:“泄肝胆伐脾胃”(《玉楸药解》);⑥泻肝:“泻肝,安脾肺”(《大明本草》);⑦柔肝:“养脾柔肝”(《本草正义》);⑧养血和营:“益阴养血”,“固腠理,和血脉,收阴气,理中气”(《本草正义》);⑨酸收敛汗:“酸收,敛津液,益荣”(《注解伤寒论》),“敛汗”(《本草求真》);⑩平肝(《中药学》)。上述的十大功效可归纳为治肝益脾,缓中止痛,养血敛阴。在《王旭高医书六种》中,王旭高将白芍归类在缓肝、泄肝、滋肝、敛肝、补肝阴5个治法之中。白芍的功效较广而不够专一,在治肝方面竟有五六种功效;所用术语也有些含糊不清。在近现代中药学书上,白芍一般归类在养血补血药一类中。但笔者倾向于将其归类在理气药之中,理由详见随后的阐述。(二)白芍功效的定位――疏肝理气1、白芍疏肝:在许多传统的疏肝和解方剂中都有白芍,如四逆散、逍遥散、柴胡疏肝散、大柴胡汤等。这四个疏肝的代表方剂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柴胡与白芍同用,用白芍协助柴胡疏肝和解。因此说,白芍应该是一味疏肝药,并且与抑肝、泄肝、泻木、柔肝、缓肝、平肝等各种功效相比,似乎更确切一些。药理研究已证实白芍有保肝和镇痛作用。能治疗肝脏损害和肝区疼痛,这与柴胡的作用有相似之处。2、白芍缓中:所谓缓中,就是缓和中焦之急痛的意思,也就是缓和胃肠道的疼痛。 方剂芍药甘草汤、痛泻要方、小建中汤、戊己丸等中,白芍都起着缓中止痛的功效。药理研究证实白芍对胃肠平滑肌具有解痉止痛的作用,缓中止痛的功效也就是解痉止痛的结果。3、白芍理气:白芍是否有理气功效?《本草纲目》等认为白芍有“理中气”、“收胃气”、“收阴气”、“收逆气”、“泄邪气”、“止痛下气”等功效。这些都包含了理气的意思。《本草正义》记载白芍能治疗“腹痛胀满,心胃刺痛,胸胁胀痛”,这都是“刚木凌脾之病”。也就是白芍可以治疗肝木侮土的病症,即是疏肝理气的意思。4、与理气药比较,白芍具有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而止痛的作用。这与木香等许多理气止痛药是一致的。但也有不同之处,大多数理气药的成分主要是挥发油,其中许多药具有收缩和舒张双向调节作用。白芍理气的主要成分为芍药苷,只有舒张解痉作用,没有增强收缩作用。但疏肝理气药中柴胡、川楝子的主要成分也不是挥发油。柴胡是皂苷,川楝子是生物碱。破气药中的槟榔和厚朴,其主要成分也不是挥发油。槟榔是生物碱,厚朴主要是酚类和生物碱。这说明中医对中药的分类依据,主要为功效,而不是成分。因此笔者建议将白芍归入疏肝理气药一类中。(三)白芍养血和营,但没有补血作用白芍传统归类在养血药中。养血的概念比较模糊,可能是调养、营养、补养、保养的意思,但与补血、生血、补益精血的概念是有区别的。具有调养、补养功效的中药很多,大多没有补血生血功效。在《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重要本草著作中,关于芍药血分的主治有“通顺血脉”、“和血脉,收阴气”、“妇人血闭不通”、“肝血不足”等记载,但没有记载具有补血功效。中医理论肝藏血。肝血不足的意思是肝藏血不足。《本草纲目》l6个附方中,有关血分病证的方剂主治有“衄血不止”、“衄血咯血”、“崩中下血”、“经水不止”、“血崩带下”、“金疮血出”等,没有一个附方是治疗血虚的。这说明古人并没有认为白芍是补血药。现代的《中药学》教材中,虽然将白芍归类在养血药中,但该药的临床应用“①用于月经不调;②用于肝气不和;③用于肝阳亢盛”三点中,竟没有一点是养血补血的。四物汤是补血养血的代表方剂。其中当归、熟地是补血药,具有提高血细胞的作用。白芍和川芎不是补血药,没有提高血细胞的作用。个别书上认为白芍补血,这是一种误解。白芍具有改善心肌供血供氧、抗凝抗栓的作用,具有镇痛、镇静和解热作用,这些可能就是白芍在四物汤中养血与在桂枝汤和营的功效。(四)白芍用于痛症为好白芍既有解痉止痛的作用,又有中枢镇痛的作用。临床上用于痛症为多。①腹痛腹胀:对胃肠道急慢性炎症、溃疡引起的疼痛胀痛,与木香、白术、*连等同用,是解痉止痛的作用。②胁痛胁胀:对肝、胆、胰急慢性炎症引起的胁痛腹胀,常与柴胡、郁金、*芩等同用,是神经镇痛的作用。③胸闷胸痛:对心血管疾病引起的胸闷胸痛,常与郁金、石菖蒲、三七等同用,是解痉和镇痛共同的作用。④月经痛:常与当归、川芎、制香附等同用,也是解痉和镇痛共同的作用。⑤关节痛:对各种风湿病引起的关节疼痛,常与桂枝、知母、忍冬藤等同用,是消炎镇痛的作用。对于神经痛,白芍虽然也能使用,但其止痛的效果是一般的。(五)自芍没有“利小便”功效《神农本草经》记载白芍有“利小便”功效。近代有人因见温阳利水的真武汤中用白芍,就认为白芍能利小便。白芍是否能利小便呢?这方面先有朱丹溪,后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已经作了否定的解释,云:“白芍能益阴……故小便自行,非因通利也”。真武汤温阳利水是附子、生姜、白术、茯苓的功效。白芍与附子相配伍,能起到和阳敛阴的功效。临床实践和药理报道都没有证实白芍有利小便的作用。古代中医名家对前人的记载和经验,有肯定的,有否定的,这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六)白芍的剂量白芍的常用剂量一般是12g,这是调理用的剂量。如要治病解痛,如腹痛、肝痛、胸闷、关节痛,就要用大剂量20~30g,效果也是比较快速的。白芍药的功效及用法白芍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但无赤芍、白芍之分,统称为芍药。自芍药则见于《本草经集注》。为毛莨科植物芍药的根。本品原名芍药,莼白色,大而美丽,根亦白色,故名。余容、其积、解仓(《吴普本草》),可离(崔豹古今注》),梨食、铤(《名医别录》),没骨花(《胡本草》),婪尾春(《清异录》)金芍药(《安期生服炼法),白芍(《药品化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haoa.com/bstp/5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