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品名

白芍

02药材简介

白芍,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之功效。常用于血虚萎*,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03性味归经

味苦、酸,性微寒。

归肝、脾经。

04功效作用

(1)白芍性凉、味苦、微寒,具有平肝止痛、补血柔肝、敛阴收汗等功效。

(2)白芍可被用于治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泻痢腹痛、胸腹胁肋疼痛等。

(3)白芍宜食,多吃白芍能够改善女性体内的寒气,避免月经疼痛,也能够减缓胆囊炎、胆结石等的疼痛,四肢拘挛疼痛、不安腿综合症等病症患者更适宜食用。

(4)白芍可以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

(5)白芍可以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同甘草配合用可以缓解各种胸腹及四肢疼痛。

05推荐用法

(1)白芍配熟地──肝肾并补。于血气亏虚之症,可少女发育偏迟,月经推迟,经量少而淡者,用“四物汤”,取芍、地为主药。常用熟地30克(脾胃功能不佳者改用炭熟地),炒白芍12克,大补阴血,益肾生精。

(2)白芍配当归──补血和营,兼以安胎。临床对于血气不足,气血失调,经常二药等量相配,养血补血,和血敛肝,使营血充盈。

(3)芍药配川芎──守中有动,血畅气化。川芎号为补肝之气。气盛者,必须用酸的东西来使它收敛,白芍味酸,号为敛肝之液,白芍与川芎各用9克(二药均微炒),对气机不调,月经先后不均,来潮不畅者,能鼓舞气化,调整月事。

(4)芍药配柴胡──最得力于“逍遥散”这一古方。古人认为妇女以血为本,常不足于血而有余之气,若情志不遂,木失条达,肝失柔和,则肝气横逆,胁痛寒热等症最为多见。

06食用禁忌

(1)白芍在进行实用时, 不能够与藜芦,否则会出现胃酸等不适。

(2)白芍性寒,虚寒性腹痛泄泻者以及小儿出麻疹期间不宜食用。

(3)小儿麻疹期间同样需要忌食白芍。

(4)虚寒性腹痛泄泻者忌食白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haoa.com/bstp/5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