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三篇经典古中医
圆运动的实战古方总结!(精简领悟版) 人身疾病,只分内伤病与外感病(温病应属广义伤寒范畴)。内伤病,属形质病,身体圆运动仍在,因形质的损灭必待经年累月,故内伤病皆可慢慢调治;外感病,属本气病,初则一气偶偏、继则一气独胜以至身体运动不圆之病,形质不易损灭,气则易于消散,若外感病一气独胜之时,救治犹要迅速。外感病以《伤寒论》为宗。 一、内伤病: 人身分上下左右中五部,上部之气,由右下降,下部之气,由左上升,中气居中,以旋转升降,整个运动圆是为无病之人。内伤病按人身整个六行六气之病与治法,分出六大类,作为治内伤病之大法: 理中丸,中土不运之方 麦门冬汤,金气不降之方 小建中汤,胆经相火不降之方 当归生姜羊肉汤,木气不升之方 肾气丸,水气不升之方 泻心汤,心火不降之方 1.理中丸(中气虚,土气湿寒) (人参白术各二钱干姜炙甘草各一钱) 症状:上吐下泻,头痛,行动无力,不渴。 备注:认定上逆下陷,土气寒湿,中气大虚,理中汤便有着落 与四逆汤的比较: 理中汤与四逆汤均能治自利不渴,腹痛便溏,里寒,区别在于理中汤治久虚证,四逆汤治急虚症,四逆汤的附子承担回阳、破寒之重任。 2.麦门冬汤(中气虚,肺气燥逆) (麦门冬六钱人参三钱炙甘草三钱粳米三钱大枣三钱半夏三钱) 症状: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无痰干嗽。 备注:治肺金之燥,只麦冬一味,半夏以降胃逆,其余各药皆是补中气之药。因土为金母,补土以生金,使其运动圆更速。 3.小建中汤(中虚胆逆,土木两枯,相火外泄,滞寒荣卫) (饴糖二两调服炙草二钱大枣六钱桂枝钱半生姜一钱炒白芍三钱) 症状:虚劳,里急,腹痛,鼻衄,手足心烦热,咽干口燥,梦中失精四肢疼痛 备注:小建中汤与桂枝汤区别:两者组方甚似,但对治的症状却大不一样,小建中治虚劳里急、腹痛,梦中失精、四肢痛者,症状均在里,故重白芍轻桂枝,桂枝汤主治发热恶寒,重解表,故重桂枝。 4.当归生姜羊肉汤(肝经寒) (当归三钱生姜三钱羊肉半斤) 肝经阳气不足,因而生寒,此方升肝阳之法。 症状:寒疝,胁痛,里急,腹痛,产后腹痛。 寒疝:正睾丸胀痛偏坠,或连少腹作痛,为"疝气"证候之一。 备注:此方可作早春升肝阳助生发之食疗,但要注意服用其间无虚火风燥之病。 5.肾气丸(肾气不升) (干地*八钱山药四钱山茱萸二钱粉丹皮三钱茯苓一钱泽泻一钱桂枝去皮一钱附子二钱) 症状:虚劳消渴小便过多或不畅里急小腹拘急 6.大**芩*连泻心汤(心经降气不足) (大*一钱*连一钱*芩一钱) 症状:衄血,吐血 备注:三*乃大寒大泻之药,是否只见出血吐血+脉洪,重按不用就可用之(对脉法还没有理解,故此方也没能理解) 二、外感病分类:荣卫表病、脏腑里病、半表半里病 (一)荣卫表病 主症:发热恶寒、项强身痛 对治大法:发汗之法 1.荣郁发热、偏于疏泄,方用:桂枝汤 2.卫郁恶寒、偏于收敛,方用:麻*汤 3.荣卫双郁、多日不解,方用:桂枝麻*各半汤 备注:微汗用桂枝、无汗用麻*、多日不解如疟状用桂枝麻*各半汤 (二)脏腑里病(分脏寒腑热,脏寒则虚,腑热则实,且皆忌发汗) 脏寒对治大法:温补之法 1.太阴湿土之气独胜,主症:自利、腹痛、腹满而吐、食不下,方用:四逆汤 2.少阴寒水之气独胜,主症:身疼,骨节疼,四肢厥逆,方用:附子汤 3.厥阴风木一气独胜,主症:厥热,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热痛,饥不欲食,食则吐蛔,烦静无常方用:乌梅丸 备注: a.四逆汤治里寒;附子汤治表症(所以四逆汤用附子,附子汤用附片,我的理解是附片是白附片,且药力比附子稍逊,不知对否请指正?) b.乌梅丸组成:乌梅、细辛、干姜、当归、附片、蜀椒、肉桂、*柏、*连、*参。 该方为寒热错杂蛔虫内扰之证所设,故被后世奉为治蛔祖方。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将乌梅丸看成是治虫之专剂,这就大大局限了它的治疗范围和作用。由于它既能清上温下,辛开苦降;又能调和阴阳,扶正制蛔,故不仅是治疗蛔厥证的主方,同时也是治疗厥阴病阴阳失调,木火内炽,寒热错杂证的主方。(注:抄袭它处) 腑热对治大法:攻下之法 1.阳明燥金(胃热)一气独胜:方用:大承气汤 2.太阳腑热(膀胱热):方用:桃核承气汤 备注: 大承气汤:大*、芒硝、枳实、厚朴,治疗阳明腑实重症,燥屎与热邪互结明显,此方为寒下峻剂,非痞,满,燥,实不用。 (痞:指胸腹间气机阻塞不舒的一种自觉症状,有的仅有胀满的感觉) 小承气汤:大*、枳实、厚朴,治疗有燥屎但热相不明显的阳明腑实证。(去芒硝,减少枳实,厚朴用量) 调胃承气汤:大*、芒硝、甘草,治疗热像明显,燥屎初结之证 桃核承气汤:桃仁、桂枝、炙甘草、大*、芒硝,效能:破血逐瘀,清热润燥。 主治:热结膀皖,少腹胀满,大便黑,小便自利,谵语烦渴,发热如狂,及血瘀经或产后恶露不下,少腹胀满疼痛或蓄血痢疾症。 (三)半表半里病:(少阳胆经不降病) 对治大法:和解之法 主症:寒热往来,口苦,咽干,目眩,胸满 机理分析:本证多由太阳经证不解,邪传半表半里的少阳部位而引起。胆经相火不降,三焦相火下陷不升 小柴胡汤:柴胡*芩法厦生姜人参炙草各三钱大枣六钱 大柴胡汤:柴胡*芩法半厦大*枳实生白芍各二钱大枣六钱生姜三钱 备注: 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大柴胡汤是太阳阳明同病,病机,小柴胡是邪在少阳胆府,大柴胡是入里化热兼小柴胡证,特点是,小柴胡是和解少阳驱邪为主,大柴胡是和解带清里热。大柴胡汤的药物主成是在小柴胡的基础上加上小承气汤主成。 问题:为何书上说少阳病无腑证、有经证? 经证表现如耳聋、目赤、头痛、胸胁疼痛;腑证表现如口苦、心烦、喜呕等 再回看,荣偏泄发热,卫偏敛恶寒,荣卫交,中气和 少阳胆之阳足能交厥阴,则肝脏不病寒 阳明胃之阳足能交脾土,则脾脏不病寒 太阳膀胱之阳足能交少阴,则肾脏不病寒 反之, 太阴脾土之阴足能交阳明,则胃腑不病热 少阴肾水之阴足能交太阳,则膀胱不病热 这些都是互为表里关系的,表里本是一气。 伤寒临证五十法 孙子:不战而驱人之兵。 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孙子:穷寇勿追,围师必阙(汗吐下温清补消和,给邪出路)。 用药如用兵,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十枣汤)。 1.辛温去寒法,(麻*汤) 2.寒泻救阴法,(白虎汤) 3.回阳救逆法,(四逆汤) 4.微发小汗法,(桂麻各半汤) 5.升津发汗法,(葛根汤) 6.速决速汗法,(大青龙汤) 7.调和阴阳法,(桂枝汤) 8.引经报使法,(*芪五物汤) 9.固表止汗法,(桂枝加附子汤) 10.潜阳育阴法,(桂枝加龙牡汤) 11.培土制水法,(天雄散) 12.温脾固阳法,(甘草干姜汤) 13.滋补消导法,(酸枣仁汤) 14.敛肺止咳法,(苓甘五味姜辛汤) 15.条达肝气法,(镇肝熄风汤) 16.引火归元法,(引火汤) 17.少火生气法,(肾气丸) 18.阴阳互根法,(白虎加人参汤) 19.扶正去邪法,(小建中汤) 20.祛邪扶正法,(大*附子汤) 21.补不恋邪法,(附子粳米汤) 22.逆流挽舟法,(葛芩连汤) 23.提壶揭盖法,(越婢汤) 24.通下清上法,(大承气汤) 25.升降脾胃法,(泻心汤) 26.格拒反佐法,(芍药汤) 27.滋水行舟法,(麻仁丸) 28.轻升脾气法,(补中益气汤) 29.升水降火法,(*连阿胶汤) 30.培土生金法,(参苓白术散) 31.滋水涵木法,(六味地*丸) 32.泻南补北法,(附子泻心汤) 33.缓急止痛法,(甘麦大枣汤) 34.柔肝止痛法,(芍药甘草汤) 35.柔肝利水法,(当归芍药散) 36.行阳化湿法,(苓桂术甘汤) 37.利水消肿法,(五苓散) 38.逐水消肿法,(十枣汤) 39.行阳化瘀法,(桂枝茯苓丸) 40.通下化瘀法,(桃仁承气汤) 41.破血逐瘀法,(抵挡汤) 42.降气化痰法,(桂枝加厚杏汤) 43.行气豁痰法,(栝蒌薤白白酒汤) 44.行气燥湿法,(二陈汤) 45.行气排脓法,(排脓散) 46.行阳排脓法,(薏苡附子败酱散) 47.苦温化湿法,(乌梅丸) 48.涩肠止利法,(桃花汤) 49.利水实便法,(五苓散) 50.润肠通便法,(蜜煎方) 《金匮要略》里那些陌生的药物 有鉴于此,笔者选释《金匮要略》药物20种如下。 01鼠妇 又叫地虱、鼠粘、豌豆虫等名,鼠妇科动物平甲虫的干燥全体。 酸、凉,归肝、心包经,具破血利水,解*止痛之功。 煎服3~6克,或入丸散,可外用,孕妇忌服。药见鳖甲煎丸。 02紫威 又叫凌霄、凌霄花、*目等名,紫威科植物紫葳的花。 酸、咸、归肝、心包经。具散瘀通经,凉血祛风之功。 煎服3~9克,或入丸散,可外用,气血虚弱及孕妇忌服。药见鳖甲煎丸。 03蜣螂 又叫推屎虫、粪球虫、夜游将*等名,金龟子科昆虫屎蚪螂的干燥全虫。 咸、寒、有*,归肝,胃,大肠经。具攻*定惊,逐瘀通便之功。 煎服1.5~6克,或入丸散,可以外用,孕妇忌服。药见鳖甲煎丸。 04云母 又叫云粉石、千层玻、云珠等名, 盐类矿物白云母。 甘、温、归脾、肺、膀胱经。具纳气坠痰,止血敛疮之功。 煎服9~15克,或入丸散,可外用。恶徐长卿,忌羊血,阴虚火旺者慎用。药见蜀漆散。 05天雄 又叫白幕,附子或草乌头之形长而细者,所以《纲目》说:“天雄有二种:一种是蜀人种附子而生出长者......一种是他处草乌头之类,自生成者”。 辛,热,有*,归心、肝、脾、肺、肾经。具祛风散寒除湿,益火助阳强筋之功。 煎服2~6克,或入丸散,可外用,阴虚阳盛及孕妇忌服。药见天雄散。 06蛴螬 又叫地虱、老母虫、核桃虫等名,金龟子科昆虫朝鲜黑金龟子或其他近缘昆虫的干燥幼虫。 咸,微温,有*,归肝经。具破血行瘀,散结通乳之功。内服1.5~3克,入丸剂,可外用,药见大*?虫丸。 07蒴藋细叶 又叫接骨草小叶,排风藤小叶,铁篱笆小叶等,忍冬科植物蒴藋的小叶。 甘酸,温,归肝经。具祛风除湿,活血散瘀,发汗利尿之功。煎服9~16克,或入丸散,可外用。药见王不留行散。 08白鱼 又叫鮊鱼,白扁鱼,鲤科动物翘嘴红鲌的肉。 甘、平,归肺、胃、肝经。具开胃健脾,消食行水之功。适量煮食或入汤散。药见滑石白鱼散。 09文蛤 又名花蛤、白利壳、海蛤壳。帘科动物文蛤的贝壳。 咸,平,归肾经。具清热利湿,化痰软坚之功。煎服6~12克,或入散剂,可处用。药见文蛤散。 10蜘蛛 蜘蛛又名网工、网虫、扁蛛等名,圆网蛛科动物大腹圆网蛛等的全虫。入沸水烫死、晒干或烘干,去头足研粉入药。 苦寒有*,归肝经。具解*消肿,祛风疗疝之功。取0.5~1枚丸散内服,可外用。药见蜘蛛散。 11鸡屎白 鸡屎白又叫鸡矢、鸡子粪、鸡粪等名,雉科动物家鸡粪上的白色部分,以白鸡乌骨者为上。晒干、文火焙炒,炒时洒入少许白酒研粉入药。 苦咸、凉、归膀胱经。具利水泄热,祛风解*,通二便,愈转筋之功。取3~6克入丸散内服。药见鸡屎白散。 12葵子 葵子又叫冬葵子、葵菜子等名。锦葵科植物冬葵(冬苋菜)的种子。甘、寒、归膀胱、大肠、小肠经。具利尿通淋,滑肠下乳之功。煎服6~15克,或入丸散,脾虚肠滑及孕妇慎用。药见葵子茯苓散。 13硝石 又叫化金石、消石、火硝等名。矿物硝石经加工炼制而成的结晶。 苦咸、温,有*,归心,脾经。具破坚退*,利尿泻下,解*消肿之功。煎服1.5~3克,或入丸散,可外用,体弱及孕妇忌服。药见硝石矾石散、大*硝石汤。 14粉 即铅粉、铝白。用铅加工制成的碱式 铅。甘、辛、寒、有*,归肾经,具消积杀虫,解*生肌之功。内服1.5~2.5分,或入丸散,可外用,脏腑虚寒及孕妇忌服。内服宜量少,暂用、慎用。药见甘草粉蜜汤。 考《金匮要略》原文,“*药不止”及方后“取二升,去渣,内粉蜜……温服一升,差即止”。粉似当指铅粉,不指米粉。 15土瓜根 又叫王瓜根、山苦瓜、土花粉等名,葫芦科植物王瓜的根。 苦、寒,归大肠、胃经,具泻热生津,破血消瘀之功。煎服3~9克,鲜者可用50~克,或入散剂,可外用,脾胃虚寒及孕妇慎服。药见土瓜根散。 16紫参 又叫牡蒙。蓼科植物石生蓼的根茎。苦辛,寒,归肺、胃、大肠、小肠经。具破血止血,通窍止嗽,利大小便之功。煎服3~9克,或入丸散,可外用。药见紫参汤。 17狼牙 又叫狼牙草、生狼牙、牙子等名。《本经》曰:“生川谷、味苦寒,主邪气热气,疥搔恶疮创痔,去白虫”。归心、肾经,煎服适量,可外用。药见九痛丸、狼牙汤。 狼牙药物已缺,阴中蚀烂者,《金匮要略语译》谓:“内服加味逍遥散或龙胆泻肝汤。”《金匮要略讲稿》云:“用加减蛇床子苦参汤…….煎水先熏后洗”,可酌用。 18蒲灰 又叫香蒲、蒲*草、水蜡烛等名,香蒲科植物长包香蒲、狭叶香蒲、宽叶香蒲或其同属多种植物全草。 其甘、辛,归肝、心、肾、肺、胃经,具凉血消痈,利尿通淋之功。煎服3~9克,或入丸散,可外用。药见蒲灰散。 如无香蒲全草,可用香蒲花即蒲*代之,所以《金匮要略浅述》说:“蒲灰即蒲*粉”。 19新绛 又叫绯帛,茜草汁刚染色尚未洗涤使用的丝织物。故《本经》茜草条说:“可以染绛”。 苦、寒、归肝、肺、胃经,具活血破血,通络止痛之功。煎服适量。药见旋覆花汤。 《金匮方歌括》说:“陶弘景曰:绛、茜草也。”因此无新绛时,可用新鲜茜草代之。 20戎盐 又叫胡盐、羌盐、青盐等名,卤化物类矿物石盐的结晶。 咸、寒,归心、肾、膀胱经,具凉血明目,助肾益精之功。煎服1.5~2.5克,或入丸散,可外用。药见茯苓戎盐汤。 此外,《金匮要略》所载乌扇即射干,薯芋即山药,?虫即土鳖,虻虫即牛蚊子,矾石即明矾,泽漆即五朵云,瓜蒂即甜瓜把,王不留行即麦兰菜的种子,干漆即漆桶用剩之漆脚,蜀漆即常山的嫩枝叶,其性味功用,亦不可不知。 早期白癜风的症状白癜风诚信医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haoa.com/bstp/4409.html
- 上一篇文章: 云南文山三七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正确
- 下一篇文章: 鹿茸的功效与作用及其食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