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那么犀利,中医该如何应对
今天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结核病是一种流传千年的疾病,提起它,很多人会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尤其是肺结核,既为大众所熟知,也令人闻而远之。在我国古代,肺结核被称为“肺痨”,在不少文学著作中也不乏它的身影,比如《红楼梦》中的林妹妹,鲁迅小说《药》中的华小栓,皆因肺痨而死。肺痨不容小觑,该如何制服?且看正文揭晓! 中医学称本病为肺痨,是由于正气虚弱,感染痨虫,侵蚀肺脏所致,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 治疗原则 本病以补虚培元、抗痨杀虫为基本原则,根据体质强弱分别主次,但尤需重视补虚培元,增强正气,以提高抗病能力。调补脏器重点在肺,并应注意脏腑整体关系,同时补益脾肾。治疗大法应根据“主乎阴虚”的病理特点,以滋阴为主,火旺者兼以降火;若合并气虚、阳虚者,则当同时兼顾。杀虫主要是针对病因治疗。 正如《医学正传·劳极》所说:“治之之法,一则杀其虫,以绝其根本,一则补虚,以复其真元。”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肺痨患者还应注意饮食、摄生等综合调理,对于病情缓解和康复都有重要作用。故《明医杂著·痨瘵》提出:“然必须患者爱命,坚心定志,绝房事,息妄想,戒恼怒,节饮食,以自培其根。否则虽服良药,亦无用也。” 辨证要点 ①辨病理属性。区别阴虚、阴虚火旺、气虚的不同,掌握肺与脾、肾的关系。临床总以肺阴亏损为多见,如进一步演变,则表现为阴虚火旺,或气阴耗伤,甚至阴阳两虚。 ②辨主症。临床应根据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四大主症的主次轻重及其病理特点,结合其他兼症,辨其证候所属。 分型治疗 一、肺阴亏虚 干咳,咳声短促,或咳少量黏痰,或痰中带血丝或血点、色鲜红,胸部隐隐闷痛,午后手足心热,皮肤干灼,口干唇燥,或有轻微盗汗,舌边尖红,苔薄,脉细或兼数。 滋阴润肺。 月华丸。 天冬30g,生地*30g,麦冬30g,熟地*30g,山药30g,百部30g,沙参30g,川贝母30g,真阿胶30g,茯苓15g,獭肝15g,广三七15g,白菊花60g,桑叶60g。 咳频而痰少质黏者,加甜杏仁10g;痰中带血丝较多者,加白及10g,仙鹤草30g;低热不退者,可酌配银柴胡10g,地骨皮10g,功劳叶10g,青蒿10g,胡*连10g。 二、阴虚火旺 呛咳气急,痰少质黏,或吐稠*痰、量多,时时咯血,血色鲜红,午后潮热,骨蒸,五心烦热,颧红,盗汗量多,口渴,心烦,失眠,性情急躁易怒,或胸胁掣痛,男子可见遗精,女子见月经不调,形体日渐消瘦,舌红而于,苔薄*或剥,脉细数。 滋阴降火。 百合固金汤加减。 熟地*9g,生地*9g,当归身9g,白芍3g,甘草3g,桔梗3g,玄参3g,贝母12g,麦冬12g,百合12g。 骨蒸劳热,日久不退,可选用清骨散或秦艽鳖甲散。若火旺较甚,热势明显升高,酌加胡*连、*芩、*柏等苦寒泻火坚阴。痰热蕴肺,咳嗽痰*稠浊,酌加桑白皮、知母、金荞麦根、鱼腥草等清化痰热。咯血较著者,加黑山栀、紫珠草、大*炭、地榆炭等凉血止血;血出紫黯成块,伴胸胁掣痛者,可酌加三七、茜草炭、花蕊石、蒲*、郁金等化瘀和络止血。盗汗甚者,可选乌梅、煅牡蛎、麻*根、浮小麦等敛营止汗。声音嘶哑或失音,可加诃子、木蝴蝶、凤凰衣、胡桃肉等以润肺肾而通声音。 三、气阴耗伤 咳嗽无力,气短声低,咳痰清稀色白,偶或夹血,或咯血,血色淡红,午后潮热,伴畏风、怕冷,自汗与盗汗并见,纳少神疲,便溏,面色苍白,颧红,舌质光淡、边有齿印,苔薄,脉细弱而数。 益气养阴。 保真汤加减。 当归9g,人参9g,生地*9g,熟地*9g,白术9g,*芪9g,赤茯苓4.5g,白茯苓4.5g,天冬6g,麦冬6g,赤芍6g,白芍6g,知母6g,*柏6g,五味子6g,柴胡6g,地骨皮6g,甘草4.5g,陈皮4.5g,厚朴4.5g。 夹有湿痰者,加半夏10g,陈皮10g;咯血量多者,酌加花蕊石20g,蒲*10g,仙鹤草30g,三七10g,配合补气药以止血摄血;如纳少腹胀、大便溏薄等脾虚症状明显者,酌加扁豆10g,薏苡仁20g,莲子肉20g,山药10g。 四、阴阳两虚 咳逆喘息少气,咳痰色白,或夹血丝,血色暗淡,潮热,自汗,盗汗,声嘶或失音,面浮肢肿,心慌,唇紫,肢冷,形寒,或见五更泄泻,口舌生糜,大肉尽脱,男子滑精、阳痿,女子经少、经闭,舌质光淡隐紫、少津,脉微细而数,或虚大无力。 滋阴补阳。 补天大造丸 紫河车1具,生地*45g,麦冬45g,天冬45g,杜仲45g,熟地*60g,牛膝30g,当归30g,小茴香30g,川*柏30g,白术30g,枸杞子21g,五味子21g,陈皮24g,干姜6g,侧柏叶60g。 肾虚气逆喘息者,配胡桃仁30g,冬虫夏草3g,蛤蚧1对,五味子30g;阳虚血瘀水停者,可用真武汤合五苓散加泽兰10g,红花10g,北五加皮10g;五更泄泻者,配用煨肉豆蔻10g,补骨脂10g。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各位名家如何辩证施治吧 [通治方] 蒲辅周:治肺结核吐血经验方。一老中医口传予我,此方配合有理。 生龙骨粉60克生牡蛎粉60克生三七粉30克生鸡内金粉60克生白芨粉30克生百部粉30克 6味细末和匀,磁器收贮。早晚各用3克加入调熟的藕粉或山药粉内服。服完后多永不再吐血,以后单用白芨粉续服数克,肺结核可痊愈。我过去嘱患者自采白芨约30克许,煮稀粥每日吃,或用羊肺汤送服白芨粉,治疗半年,见数例患者恢复了健康。 --《蒲辅周医疗经验》 岳美中:治肺痨咳血验方,通过临床观察,白芍用量若在30克以上,对大量吐血的确有较好的止血效果。 白芍12~30克藕节30克汉三七3克生地12~24克,水煎服。 --《岳美中医话集》 [辨证方] 1、热证 陈士锋:人有阴虚火动,每夜发热如火,至五更身凉,时而有汗,时而无汗,觉骨髓中内炎,饮食渐少,吐痰如白沫,人以为骨蒸之痨瘵也,谁知是肾水不能制火乎。方用凉髓丹。 地骨皮30克丹皮30克麦冬15克金钗石斛9克牛膝6克茯苓6克 水煎服。连服4剂而内热轻,再服4剂内热尽除。服一月而前症尽愈也。 --《辨证奇闻》卷七 郑侨:托里内消汤。余临床实践中体会到:金银花必须重用,方可收效,一般可用至60~90克。本方余多年来用于治疗肺结核,多收到满意的效果。 金银花45克当归12克玄参15克车前子12克蒲公英30克甘草6克肉苁蓉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服用。 --《千家妙方》上册 2、虚证 龚自璋:虚劳病神效方。此方专治气血两虚,骨蒸劳热,身体赢瘦,四肢酸软,精神倦怠,腰痛脊疼,饮食不进,以及阴虚吐血、咳逆,一切不足弱症,服之屡效。 枇杷叶56片(新鲜者如无,干者亦可,盛者多加,不咳嗽者不必用多,洗刷净叶上毛)大梨2个(深脐者佳,去皮切片用)白蜜30克(先熬滴水成珠,大便干燥者多加,大便溏滑者不用)大枣克(或黑圆微枣皆可)建莲肉克(不必去皮) 先将枇杷叶放铜锅或砂锅内,用河水煎几滚取汤,用绢沥清汁,其煎过叶去之不用。后将梨、枣、莲、蜜和拌放锅内铺平,然后将所煎枇杷叶清汁、淹满略高些盖好,煮半炷线香,翻转冉煮半柱香,用磁罐收贮,随意温热吃,最益脏腑。枣煮熟。乘热剥去皮。 --《家用良方》卷六 3、实证 董平:以止血饮为主方,若能进行适当辨证加减,不仅对于肺结核引起的大咯血有良好的快速止血效果,即对于支气管扩张引起的大咯血也有很好的止血作用。 鲜生地60克*芩9克黑山栀9克大小蓟各9克旱莲草9克熟*9克生赭石30克(先煎)生龙牡各30克(先煎)仙鹤草12克炒蒲*9克茜草炭6克阿胶9克(烊化)三七粉6克(分2次吞服)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重症每日2剂,分4次服。 便秘者,熟*改为生*;火盛者,加知母、生石膏;血热极者,加犀角粉(冲服)、青皮或紫雪丹4~6克(冲服)。 --《千家妙方》上册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常见传染病中医证治荟萃》。由大象医友会校编发布,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李鑫辉,刘富林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haoa.com/bstp/2454.html
- 上一篇文章: 小经方,大作用
- 下一篇文章: 伤寒经方移动学堂上海站春堂预习讲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