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白芍红斑病防治技术
白芍红斑病又称紫斑病、褐斑病,是白芍危害最严重、最普遍的病害,也是间接导致白芍早衰的原因之一。白芍红斑病会造成叶片发*、畸形。发病严重时,会导致叶片焦枯,茎杆枯死。白芍红斑病发生后,植株抗病能力下降,还会引发多种病害并发,如白芍灰霉病、炭疽病等,严重影响白芍的生长。那白芍红斑病是如何发生的,我们又该如何进行防治呢? 红斑病导致叶片发*、焦枯 一、白芍红斑病的发病症状及危害 1.在叶片上的表现症状及危害 叶片染病后,初期在叶背出现绿色针头状小点,后扩展成紫褐色近圆形小斑。叶片正面病斑有不明显淡褐色轮纹,病斑相连成片,最终整叶焦枯。 发病叶片正面出现淡褐色轮纹斑,叶片发*、不舒展 发病叶片背面出现针头状褐色小点 2.在茎杆上的表现症状及危害 茎部染病,初期会出现暗紫红色至紫褐色长圆形小点,稍突起,病斑直径约3~5毫米,后病斑逐渐扩大,病部中央开裂并下陷,严重时也可相连成片,当病斑绕茎1周时,枝叶枯死。同时形成大量的病斑,诱发灰霉病和炭疽病等多种病害,影响叶片合成的有机养分的转运,间接影响地下块根的生长。 茎杆发病后,出现密密麻麻的暗紫红色病斑 二、白芍红斑病的发病规律 1.病原菌的越冬 病原菌在土壤里或者白芍的枯枝败叶残体上越冬。 2.病菌侵染方式 开春气温回升,病菌开始缓慢繁殖,当气候、温度适宜时,快速繁殖,通过风雨、农事操作等接触到白芍叶片或茎杆上,直接侵入或者从伤口侵入。 3.发病规律 白芍红斑病的发病适温为15℃至25℃,一般刚开始从茎杆和叶片背面开始发病;连续阴雨天和雾天,红斑病发生严重;重茬地块发病较重;通风透光差,湿度大,发病重。 4.传播途径 借空气、雨水及田间的农事操作传播。 三、白芍红斑病的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1)加强田间通风透光,避免过分密植。 (2)避免过量施用氮肥,适当增施钙肥、钾肥,促植株健壮,增强抗病能力。 (3)冬季及时清除残枝败叶,减少病原数量。 (4)在霜冻下雪前,松土培垄,将土壤里的病菌翻出地表,通过低温冻害杀灭病菌。 2.化学防治 发病前,用国光英纳叶面喷施进行预防;发病初期,用国光标健或国光咪鲜胺全株喷雾,连续喷雾2-3次,每次间隔7-10天,可以有效防治红斑病。注意用药时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用药注意交替轮换使用,避免植株产生抗药性。 温馨提示: 由于品种因素、气候条件、生长环境及栽培管理水平等不同,白芍红斑病的发生和防治措施也有所不同,以上介绍的白芍红斑病发生、防治措施及具体用药方案仅供参考,请先小面积试验成功后再逐步扩大使用。 国光致力于服务广大药材种植户,如有疑问,欢迎来电交流探讨! 国光“把质量和品牌建在用户心中”作为企业的行动指南,“助种植者实现愿望”作为我们的企业使命。- ?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haoa.com/bstp/209.html
- 上一篇文章: 养血柔肝的白芍中药知识
- 下一篇文章: 有一种骄傲,叫我是江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