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迎来秋天的第三个节气——“白露”,这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节气,也标志着仲秋的开始。

“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此时节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称为白露。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白露时节,南方依旧夏,北方渐次秋。南方金风去暑,炎威渐退;北方玉露生凉,已及新秋。

夏日难耐的酷暑渐行渐远,凉风阵阵。早晚温差也会加大,秋意会越来越浓,你准备好迎接秋天了吗?

白露丨民谚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一场秋雨一场凉,一场白露一场霜;白露白茫茫,谷子满田*。

白露节气有不少民谚,其中关于着装的,都像是谆谆教诲。夜里睡觉也得盖好被子了:“白露白茫茫,无被不上床”;短裤、短袖就不能再穿了:“白露不露,长衣长裤”“白露身不露,露了没好处”。

有一则谚语,乍一听令人窃喜,叫做“白露后,不长肉”。但遗憾的是,它说的不是人,而是指北方的荞麦。这则谚语,完整的说法是:“白露前,荞麦熟;白露后,不长肉。”

白露之后,气温低了,消耗少了,反倒是人们容易长肉的时候。

白露时节,早上有露水,往往预兆当天的天气可能会很晴朗。虽然朝露很美,但是过于短暂,只是秋日清晨的一个小小的插曲。所以才有“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叹。

白露丨习俗

酿米酒

江苏、浙江、湖南等地有自酿米酒习俗,特别是白露时节,尤其乐于酿米酒。这个时节酿出的米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作“白露米酒”。

吃龙眼

福建福州有“白露必吃龙眼”的习俗。民间认为,白露吃龙眼能大补身体。

喝白露茶

白露时节,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此时正是生长的极好时期。

采十样白

在浙江温州一带,在白露之日有采“十样白”来煨汤的习俗,分别是白芍、白芨、白术、白扁豆、白莲、白茅根、白山药、百合、白茯苓、白晒参。

白露丨养生

白露是转凉的象征。这时候昼夜温差大、天气干燥,因此养生要注重保暖和润燥。

捂四处

01捂肚脐

肚脐又名神阙穴,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也是人体的长寿大穴。

一旦神阙受寒必伤脏气,引发腹痛、腹泻、脱肛、痛经等疾患。因此,天气转凉注意腹部保暖,防止肚脐受寒。

02捂后背

人体后背脊柱位置有一条经脉叫督脉,有“阳脉之海”之称,统管一身阳气。如果后背受凉就会损伤督脉,耗损阳气。

因此,养阳首先要暖背,平时怕冷者可多晒背部,用阳光之温热来补充体内阳气的不足。夜间入睡要撤掉凉席,谨防寒邪入体。

03捂头部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头部吹风受凉后容易出现头痛,这是因为受凉后寒邪直中经络,损伤阳气,经络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所以,白露期间如需空调降温,一定要注意护好头部,避免直吹。

04捂双脚

俗话说“脚暖腿不凉,腿暖身不寒”。白露后阴寒之气渐增,换掉凉鞋,穿上保暖透气的球鞋、棉鞋是暖脚的第一步。

晚上睡前可用热水泡脚,腿寒的朋友还可加入艾叶煎水沐足,能起到暖身助眠的效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haoa.com/bstp/12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