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世界短片小说 ,中国清初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他的故里就坐落在我们的家乡——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这里的人们心地纯朴、气质温和;这里的风景美如画卷,古色古香,延强中医欢迎您前来做客…

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中医内科病——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根据中医辩证论证,可分为肝胃不和、脾胃虚弱(寒)、脾胃湿热、胃阴不足、胃络瘀血及脾虚气滞6个证型进行中医的辨证论治。

一、中医证型1、肝胃不和证

(1)主要症候:①胃脘胀痛或痛窜两胁。②嗳气频繁。③嘈杂泛酸。④脉弦。

(2)次要症候:①胃黏膜急性活动性炎症。②胆汁反流。③舌质淡红,苔薄白。

(3)证型确定:具备主证2项加次证1次,或主证第1项加次证2项。

2、脾胃虚弱(含虚寒)证

(1)主要症候:①胃脘隐痛。②喜按喜暖。③食后脘闷。④纳呆少食。⑤便溏腹泻。⑥四肢乏力。⑦舌质淡红,有齿印,苔薄白或白。

(2)次要症候:①胃黏膜可见红斑或粗糙不平。②粘液稀薄而多。③胃酸偏低。④脉沉细。

(3)证型确定:具备主证3项加次证1项,或主证2项加次证2项。

3、脾胃湿热证

(1)主要症候:①胃脘灼热胀痛。②口苦口臭。③脘腹痞闷,渴不欲饮。④舌质红,边尖深红,苔*厚或腻。

(2)次要症候:①胃黏膜急性活动性炎症,充血糜烂明显。②小便*。③脉滑或濡数。

(3)证型确定:具备主证2项加次证1项。

4、胃阴不足证

(l)主要症候:①胃脘灼热疼痛。②口干舌燥。③大便干燥。④舌红少津无苔或剥苔或有裂纹。

(2)次要症候:①胃黏膜呈颗粒状或血管显露。②胃黏膜干燥,黏液少或胃酸偏低。③黏膜充血水肿或小糜烂。④脉细数或弦细。

(3)证型确定:具备主证2项加次证1项,或主证1项加次证2项。

5、胃络瘀阻证

(1)主要症候:①胃脘痛有定处,不喜按或拒按。②大便潜血阳性或黑便。③舌质暗红或紫暗,有瘀点。

(2)次要症候:①胃痛日久不愈。②胃黏膜充血肿胀,伴瘀斑或出血点。③脉弦涩。

(3)证型确定:具备主证2项,或主证第1项加次证2项。

6、脾虚气滞证

(1)主要症候:①胃脘胀满或胀痛,胃有沉重感。②食欲不振,食后腹胀。③嗳气频发。

(2)次要症候:①大便时溏时结。②面色萎*。③神疲乏力。④舌体胖、质淡红、苔薄白。⑤脉沉缓或沉细。

(3)证型确定:具备主证2项加次证1项,或主证第1项加次证2项。二、辨证论治1、肝胃不和证

治则:疏肝理气,和胃解郁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白芍、枳壳、川芎、香附、陈皮、佛手、苏梗、延胡索、甘草)

加减:偏寒者加高良姜或乌药;偏热者加川*连或山栀子;胀甚者加广木香、砂仁;吞酸者加锻乌贼骨、瓦楞子、浙贝母;痛甚者加川楝子。

2、脾胃虚弱证

治则:温中健脾,益气和胃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合*芪建中汤加减(*参、茯苓、白术、陈皮、广木香、砂仁、*芪、桂枝、白芍、生姜、甘草)

加减:腹胀便溏者加炒扁豆、薏苡仁、莲子肉;食后腹胀、嗳气者加香椽、佛手、炒三仙;泛吐清水者加姜半夏、草豆蔻;寒气盛者加良附丸或干姜、肉桂。

3、脾胃湿热证

治则:清热化湿,和中醒脾

方药:三仁汤合连朴饮加减(*连、*芩、白蔻仁、蒲公英、生薏苡仁、法半夏、茯芩、厚朴、甘草)

加减:胃痛甚者加延胡索、川楝子、郁金;大便不爽者加大*、枳实;恶心、呕吐者加竹茹、生姜、佩兰;纳呆者加鸡内金、谷芽、麦芽。

4、胃阴不足证

治则:养阴益胃,和络止痛

方药: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北沙参、太子参、麦冬、生地、栀子、当归、金铃子、白芍、甘草、绿萼梅、八月扎、香椽皮、鸡内金)

加减:口干甚、舌红赤者加天花粉、石斛;大便干结者加玄参、火麻仁;纳呆者加谷芽、麦芽、乌梅、山楂。

5、胃络瘀阻证

治则: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药: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五灵脂、蒲*、丹参、檀香(后下)、砂仁、三七粉(冲服)、延胡索、郁金、枳壳、炒莪术〕

加减:偏实热者可加大*、金川楝;偏寒者加肉桂、乌药;兼气虚者加*芪、*参;阴虚者加生地、白芍、百合;黑便者加血余炭、阿胶(烊化)。

6、脾虚气滞证

治则:健脾理气,活血化瘀

方药:四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柴胡、白芍、枳壳、*参、白术、茯苓、郁金、蒲*、五灵脂、九香虫、丹参、甘草)

加减:痛甚加延胡索、皂角刺;偏寒者加肉桂、乌药;空腹痛伴泛酸者加乌贼骨、浙贝母;腹胀疼满,嗳气频繁者加厚朴、苏梗、香附;大便稀溏者加桂枝、炮姜;大便秘结者以枳实易枳壳,加莱菔子、槟榔片、肉从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haoa.com/bsgx/5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