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播报河南讯(王温轩)“这一方地种的是佩兰,马上进入采摘期,你看这长势多好,今年又是个丰收年。”年4月18日,在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界沟镇王桥村,该村药材种植大户王文建指着田间郁郁葱葱的药材苗高兴的说道。

近年来,该村注重农业种植,在“农”字上促发展,在“药”字上谋思路。利用邻近中华药都亳州的优势,立足本地传统产业,将中药材种植纳入产业化发展轨道,专门成立中药材种植领导小组,探索“林药间作,粮药间作,药药间作”模式,以“公司+合作社(种植专业户)+基地”方式,并在全镇推广中药材种植,带动广大农民增收,界沟被河南省农村农业厅列为优质中药材种植基地示范镇。

据王桥村党支部副书记王广争介绍,该村种植各类药材余亩。以农民增收为根本,以道地中药材为主,其他适销对路品种为辅,坚持种植规模化、产业基地化、基地项目化,项目建在支部上,着力打造特色药材种植区、特色品种示范区。在原有传统药材品种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种植赤芍、白芍、南败酱、白术、藿香、泽兰等50多个品种。

“一般情况下,每亩投入成本约元左右,去年平均纯收入多元。以前种小麦、花生,一亩收入一两千元,去年镇里让种药材还给补贴,我就把流转的几亩地全种了药材,一亩地净赚好几万呢。”在村南地的芍药地里,村民王文志简单算了一笔账。

在该村虞城县增辉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车间里,机器声轰轰隆隆,工人们正在忙碌着加工药材。“俺这个合作社成立5年了,工人都是附近村民,主要是收购村里种植的药材,经过初期加工后,再销往周边省市的医药公司,收益还不错。”车间负责人冯小云一边查看着药材产品,一边说道。

该村凭借毗邻药都毫州优势深挖南亳文化,科学谋划“南药中蔬北果”布局、提出“三产融合”思路,扩大种植规模,延长产业链条,加快推进中药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目前,我镇大力发展规模化、品牌化中药草种植。模式由之前的单一化、零星化走向多品种、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中草药加工正由初加工、粗加工、低水平向着深加工、精细化、高端化迈进,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产业支撑。”虞城县界沟镇党委书记许诺说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haoa.com/bsgx/14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