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尹丹

奇特的山形,漫山的野生芍药,为此山独有,故称芍药山。芍药山位于龙河管护区施业区内,萨布素*马场对面,海拔多米。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这座山的芍药极具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

大美兴安沿边行采访团一行驱车前往距离龙河管护区约4.5公里的芍药山,小山不高,山坡有些陡峭。山脚下空地上一个醒目的“雄鹰展翅”造型的根雕上写着“芍药山”三个红色大字。抬头仰望芍药山,树木苍翠欲滴,满眼的绿中夹杂着许多*的、粉的、红的、浅红的小野花。人工修葺的小路顺着山势而建,拾阶而上,就会发现盘山小路是由大小不一的木墩铺设而成,时而舒缓,时而陡峭。

为方便取食,啄木鸟在啄食松树籽时,将松树塔夹在树木的裂缝内,以免松树塔随坡滚落,人们称其为“啄木鸟的餐桌”,这也是芍药山上的一道奇异景观。高树源摄

“为了增加百姓收入,年6月,我们带领职工在芍药山的林间空隙补植了5万株芍药。大都种植的是白芍,有镇痛、镇痉、祛瘀、通经等作用,它们的根十分耐寒,只要种下一丛,它的根脉就会生生不息,五年后就可以挖根创造经济价值。”在攀爬的过程中,龙河管护区主任姜玉林告诉记者,“如今7月末,已经过了花季,每年六月初上千亩芍药花如同花海,十分迷人,可供游人欣赏,这也是我们打造的一个旅游景点。”说完,打开手机,找到了芍药花开正旺的视频。记者只见视频中一丛丛芍药花团锦簇,层层叠叠的花瓣犹如一朵朵翻卷的浪花,舒展优雅,娇艳欲滴,蜂蝶绕花飞舞。

以产业促旅游,以旅游促发展,寻找有利契机,引领百姓走上致富之路,芍药山如今不仅是一座山,也是百姓的金山银山。

“这就是芍药花的秧儿!”龙河管护区主任姜玉林指着一株一尺多高的秧苗说。记者俯下身来细看,只见两三片狭卵形叶片组成一束大叶,两侧又各有一束叶,枝挺叶茂,也颇具观赏价值。

越往上走,小径越陡。每隔几米,小径两旁的树丛中就会看见一米多高的木桩上依次写着“孙思邈、扁鹊、张仲景、华佗”等古代名医的名字。阿木尔林业局*委委员、宣传部部长高树源告诉记者,芍药山上除了芍药,还有很多中草药。在打造芍药山时,融合了文化元素,这样游客可以一边走一边了解更多关于古代名医的典故。

一株笔直粗壮的大树干上,一个松树塔夹在树干狭窄的皲裂中,高树源美其名曰“啄木鸟的餐桌”,原来是啄木鸟将地面上的松树塔叼起,夹在树缝中,以免松树塔随坡滚落,方便取食。这也成为芍药山上的一道奇异景观。

望马台。本报记者尹丹摄

登上芍药山,来到望马台,可观萨布素*马场全貌。林海莽莽,马场上的马儿、牛儿依稀可见,额木尔河环抱着一片片树林缓缓向前流去。

阿木尔林业局坚持发展与保护并举,湿地、森林、江河等丰富资源造就了壮美的自然生态,如今的芍药山已经成为重要旅游景点,这里已经不仅仅是一座山。今日芍药吐新蕾,他日芍药更芬芳。

视频拍摄:高树源

监制:李睿*责任编辑:杨芳

编辑:何芮

在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haoa.com/bsgx/12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