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漫谈之细辛
缘起 听人盛赞某大夫用药,言其细辛用量可用到9克,突破“细辛不过钱”的说法,是艺高人胆大之举。不禁失笑,中医学发展至今,太多学子学的真是颠倒错乱,啥也不懂。 “细辛不过钱”之语,最早出自宋代陈承的《本草别说》: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即气闷不通者死。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引时,把半钱匕改成了一钱匕。 划重点,这里的“细辛不过钱”说的是散剂冲服,不是入汤剂。入汤剂的龙头书目《伤寒论》里,哪个方子细辛没过钱?? 那细辛用于汤剂的边界用量大概是多少呢? 我国幅员辽阔,一般市面上的细 原是三种植物:辽细辛(北细辛)、华细辛、汉城细辛,一般不分,混在一起用,药理上前两种的挥发成分占比多一些。 书里画的呢,它是这个样子 在地里长的呢,是这个样子 上面两个都是细辛,挖出来的时候呢,是这个样子 一般药房处理一下呢,是这个样子 尝一尝,有麻舌的感觉。 我见过的细辛用量,入汤剂的话,清国老师用过18g,周氏传人用过50g,病人都挺好的。 说一说其中减*的技巧:1、久煎,细辛后下的时候,放几克进去病人就容易有麻舌感,其实没有危险,但是有些大夫觉得吓人。2、配白芍,能扩大用量安全边界不少。3、配附子,是不是有点出乎意料,但是还真是这样,现代中药*理学也验证了这一点。参考《伤寒论》麻*细辛附子汤。 找到其边界了,我们说一说它的功效和运动。 驱寒湿、荡浊、降冲逆、提阳气,通水道。 出于少阴,合于太阳,行于……很多地方……(具体是哪里,现不想写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haoa.com/bscd/7775.html
- 上一篇文章: 什么这是白马镇的刺桐垭村
- 下一篇文章: 养生误区话阿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