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枣皮米壳光条呀,这是什么
完整阅读本文预计需要流量:KB 请安心学习~ 记得才进中药房见习时,看到老医生们的处方发愣。什么“枣皮”“米壳”“光条”呀,这是什么药啊?后来看中医文献及手抄书,更是为处方上的药名纠结。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语言繁杂,地方习惯不同,以致使很多中药名的用字、用音、用意等,都有很强的地方性。加上“药无正字”的旧习惯影响和社会上滥用、滥造不规范简化字的影响,还有医生个人为了写得快的书写习惯。因此,中药处方中的药名书写,除了用正名外,常常还有一些用“偏名”的。这些“偏名”,一部分可见于《中药大辞典》等工具书的“异名”、“别名”中,还有一部分则以民间流传为主。这类名称,尤其是后者,有的易懂,大多难辨,从而加剧了中药名称的混乱,给药房抓药和学习带来很多困难与麻烦,甚至发生误解而造成差错事故,产生不良后果。为便于了解药物“偏名”的成因,特将其主要写法与表现分类举例介绍。 1.拆字 拆字是把中药正名中的一个字或两个字分拆开来,用以代表药物正名的全称。 古月(胡椒)月石(硼砂)人言(信石)月*(藤*)寸香(麝香)寸干(射干)禾木(苏木)米壳(粟壳)石斗(石斛)丁力(葶苈)全虫(全蝎)薄可(薄荷)虫蜕(蝉蜕)吉更(桔梗)付子(附子)人艽(秦艽) 2.谐音 谐音是用谐音(同音)字,来代替中药正名。 辛一(辛夷)元召(连翘)卜可(薄荷)双术(苍术)三O(三棱)双叶(桑叶)子草(紫草)元参(玄参)各根(葛根)斗O(马兜铃)半下(半夏)百布(百部)千年见(千年健)力六(藜芦)合色(鹤虱)老观草(老鸨草)地于(地榆)好本(藁本)大王(大*)豆士(豆豉)斑毛(斑蝥)伏O(茯苓)玉金(郁金)双皮(桑皮)勾丁(钩藤)子元(紫菀)泽下(泽泻)古皮(地骨皮)瓜六(瓜萎)人交(秦艽)充玉子(茺蔚子)大计(大蓟)全胡(前胡)木别子(木鳖子)牛夕(牛膝)卜*(蒲*)吉力(蒺藜)巴吉(巴戟)豆扣(豆蔻)来丸(雷丸)海早(海藻) 3.会意 (1)根据名称含意来体会的 二花(银花)活宝(水银)竹矢(雷丸)虫衣(蝉蜕)长虫皮(蛇蜕)打屁虫(九香虫)土狗(蝼蛄)守官(壁虎)悬刀(皂角)虎掌(南星)百花粉(蜂蜜)土元(土鳖)天虫(僵蚕)三全(桂圆)大料(大茴)美人豆(相思豆)土龙(地龙)白虎(石膏)柑丝(橘络)虫仓(倍子) (2)根据药物所生长的部位来命名的 上甲(鳖甲)下甲(龟板)左売(牡蛎)甲片(山甲)脐香(麝香)血余(人发)米仁(薏米)棕衣(棕皮) (3)根据药物加工方法的结果取名的 烧雄(雄*)扫盆(轻粉)脊片(狗脊)开冬(麦冬)伏地(熟地) (4)根据药物的商品规格和等级,相沿成习而命名的 正提(续断)西庄(大*)五瓜(化红)大活(独活)七开( )卜奎(*芪)玉魁(白芍)大白(槟榔)寸冬(麦冬)粉草(甘草)天片(茯苓)元寸(麝香)庄*(大*)光条(山药)西吉(大*) (5)根据药物的科属之名作药名的 紫葳花(凌霄花)薯蓣(淮山药)胡椒花(荜茇)银杏(白果)卫矛(*箭羽)水母(海蜇) 4.隐喻 隐喻借用一些相关的字词,包括方官、地名及药物性味、性质、作用等命名。 黑豆(牵牛)丑宝(牛*)申红(猴竭)申骨(猴骨)左力(吴萸)文且(泽泻)大川(胡椒)江子( )泽果(大海)东胆(熊胆)南杏(甜杏)西芎(藁本)北杏(苦杏)甘杞(枸杞)甜草(甘草)国老(甘草)将*(大*)画石(滑石) 5.形象 形象根据中药的外形命名的。 双丁(钩藤)地栗(荸荠)灰色(马勃)萎*(玉竹)甲珠(穿山甲)天丁(皂刺)片脑( )香棒(白芷)枣皮(山茱萸)左扭(泰艽)赤虫(地龙)文术(莪术)圆眼(桂圆)文蛤(五倍子) 作者:我来啦 编辑:李一强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haoa.com/bscd/693.html
- 上一篇文章: 你家立冬吃什么原来全国的习俗都不一样
- 下一篇文章: 白芍叶片干枯灰霉病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