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的故事

传说华佗在他自己的后院里弄了一个草药园,他对自己种植的每一味中药,都要亲自品尝,研究它的药性、功用,再用到病人身上。后来,一位老农送给他一些芍药,他仔细品尝了一下叶、茎和根,觉得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功效,就把它种植在园子的角落里,没有再搭理它。有天晚上,他在书房看书,忽然听到院子里传来女人的哭泣声,出去一看,没有一个人,只有那株芍药在风中低垂摇曳。他摇了摇头,回到书房。

第二天晚上,依然如此,他就把他的妻子叫到院中,他的妻子说,你对所有的草药都加以重用,唯独对它,却冷落在一旁,它当然会觉得失落委屈了!华佗说,我确实没发现它有什么功效,我怎么能用它呢?

事隔几日,华夫人血崩腹痛,用药无效。她自己也颇懂药理,就瞒着丈夫,挖起芍药根也就是白芍煎水喝了。不过半日,腹痛渐止,血也止住了。她把此事告诉了丈夫,华佗才知道他确实委屈了芍药。

后来,华佗对芍药做了细致的试验,发现它不但可以止血、活血,而且有镇痛、滋补、调经的效果。

除了华佗与白芍的传说,在历史上还有很多关于白芍药用的医书记载。

《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治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治)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医学启源》:“安脾经,治腹痛,收胃气,止泻利,和血,固腠理,泻肝,补脾胃。”

王好古:“理中气,治脾虚中满,心下痞,胁下痛,善噫,肺急胀逆喘咳,太阳鼽衄,目涩,肝血不足,阳维病苦寒热,带脉病苦腹痛满,腰溶溶如坐水中。”

白芍主入肝经,偏益肝之阴血,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作用。可用来治疗血虚萎*,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胸肋疼痛、腹痛、四肢挛急疼痛等症。

白芍属寒凉之品,有酸寒收敛的作用,故凡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脾胃虚寒、肾阳虚衰等证不宜用量过大或单味用。

白芍性寒,阳衰虚寒之证如纳呆腹胀,腹痛喜温喜按,口泛清水,四肢不温,或肢体困重,或周身浮肿,大便溏薄清稀,虚寒下利,下痢纯血,小便不利应慎用或不用。

妇科调经用时,对月经不调,或白带量多质稀,小腹下坠,腰腹酸重属虚寒者,不宜用量过大或单味用。

白芍泡水喝能够溶解出的有效成分并不是特别多,所以一般不单独用,都是和其它的药物组方配伍使用。

白芍的功效

1

调经

白芍味酸,主入肝经,偏于补益肝之阴血。可以用来治疗血虚面色萎*,眩晕心悸,或者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等症。

2

止汗

白芍味酸能收,有敛阴止汗之功。可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营卫不和所导致出汗恶风等症状;亦可用于治疗虚劳而导致的自汗不止等症状。

3

止痛

白芍味酸,酸敛肝阴,可以养血柔肝而止痛,可以用来治疗血虚肝郁所引起的胸肋疼痛等症,此外,对因脾虚肝旺所导致的腹痛泄泻以及阴血亏虚,经脉失于濡养而引起的手足挛急疼痛都有一定帮助。

4

缓解头痛眩晕

白芍可以养血敛阴,平抑肝阳,为治疗肝阳上亢所引起的头痛眩晕等症状的常用之药。

5

提高免疫力

白芍的水煎剂能够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对大鼠蛋清急性炎症水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棉球肉芽有抑制增生的作用,可以使处于低下状态的细胞免疫恢复正常。

6

中医美容

白芍可用于中医美容。中医认为人的皮肤悦泽与否和脏腑功能有密切关系,如果脏腑病变,气血不和则皮肤粗糙,面部生斑。

白芍是传统的润泽皮肤、美白的药物,流传广泛。明代医学著作《医学入门》记载三白汤:“白芍、白术、白茯苓各5克,甘草2.5克,水煎,温服”。这个方子最初治疗伤寒虚烦,后来发现可以补气益血、美白润肤,遂在民间流传开来。此方配伍精当,适于气血虚寒导致的皮肤粗糙、萎*、*褐斑、色素沉着等。它们与甘草一起还可以延缓衰老。在中医理论中,白芍味甘、酸,性微寒,有养血的作用,可以治疗面色萎*、面部色斑、无光泽。白茯苓味甘、淡,性平,能祛斑增白。甘草性平,味甘,有润肤除臭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所导致的口臭以及皮肤皲裂等。该方从调和气血、调理五脏的功能入手,从而美白祛斑。

(长按识别上面的







































白癜风早期发病的表现
白癜风早期发病的表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haoa.com/bszz/4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