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不合就上热搜的清宫剧《延禧攻略》火了。且不说叶太医出神入化的医术,六宫娘娘们补气养血的方子也让人充满好奇。其中,有一味药材可能既长在紫禁城的御花园里,也用在富察皇后生七阿哥前的调理方子上。

中药速解

白芍,既是药用植物又是观赏植物,药用其根,赏观其花。元代诗人刘敏中在“铅华各自名家。为向看花人道,此花不在铅华”提及的花正是白芍花。

白芍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干燥根,是我国历史悠久的 中药材,现存最早记载白芍入药的文献是《五十二病方》,而在《神农本草经》中就已经详细记载了白芍的别名、性味、功效主治以及生长环境等。

目前,白芍全国各地均有栽培种植,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浙江磐安等地的称为“杭白芍”,四川中江等地的称为“川白芍”,安徽亳州等地的称为“亳白芍”。其中以浙江出产的白芍品质 ,属于“浙八味”之一。

小贴士

芍药有白和赤之分

唐代以前,一直只沿用“芍药”一名,功效也无差异。唐代以后开始有了白芍、赤芍两个药名,但实际运用上二者多混用,直至宋代二者才有明确区分,后世把白芍定为养血补血药,把赤芍定为清热凉血药,两者的药性、炮制、功效主治、配伍运用等均不相同。

医博提醒,赤芍为野生品,入药以原药生用,而白芍为栽培品,经刮皮、水煮、切片、晒干而成。杭白芍的佳品,传统以质坚实、粗肥均匀、粉性足者为佳。

道地优势

护肝治虚汗

除了岭南地区,江浙地区也是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版图之一,除了“十大广药”的道地药材,“浙八味”也是盛名在外。“浙八味”指的是以白术、白芍、浙贝母、杭白菊、延胡索、玄参、麦冬、温郁金为代表的八种浙江产的道地药材,今期为你推荐的“浙八味”是白芍。

护肝治虚汗

白芍为味苦、酸、甘,性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的功效,用于治疗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等。

  

医博医生介绍,古方以白芍为主要药物的药方数以百计,如“桂枝汤”用白芍和肌表之荣卫,“*芩汤”用白芍和腹中之荣气,“炙甘草汤”用白芍补血脉之阴液。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白芍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白芍苷、牡丹酚、白芍花苷,苯 、挥发油、鞣质、淀粉、粘液质、β-谷甾醇和三萜类等。白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镇痛、镇静、解痉、抗炎、抗菌、抗溃疡、调节免疫、保肝、解*、抗诱变与抗肿瘤等作用。

道地推荐

临床使用多用于妇科疾病

白芍是滋阴补血的上品,

被称为“女科之花”,

并不是因为它的花美,

而是因为它的根的功效。

古人形容美女有

“立如白芍,坐如牡丹”的句子。

白芍不单美艳,其根茎更可以入药,

花朵晒干后可作为花茶饮用。

在临床使用中,

妇女的很多疾病用药均可见白芍。

医博医生表示,在中医妇产临床中,白芍以其养血敛阴、补而不腻、柔肝缓中、止痛收汗等功用,具有补而不腻的特点,得到广泛应用。

“白芍可养血柔肝止痛,适用于妇女肝血不足、冲任亏虚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及胎产诸病,有‘调经要药’之称。中医认为妇女以血为本,常不足于血而有余之气,若情志不遂,肝失条达,则肝气横逆,出现胁痛、抑郁等症状。古方‘逍遥散’中白芍配柴胡,就是以白芍养血以柔肝之体,配柴胡疏泄以顺肝之性。”邓聪说。

除了作为妇科疾病的常见用药外,白芍也是出色的补血中药材。“ 的中药方‘四物汤’将白芍与熟地、当归、川芎同用,构成补血的要方,用于治疗血虚诸证,无论寒热皆可以加减应用。”医博医生说。

特别推荐

明代《医学入门》中的三白汤中以“白芍、白术、白茯苓各5克,甘草3克,水煎,温服”。此方有补气益血、美白润肤的功效,适于气血亏虚导致的皮肤粗糙、萎*、*褐斑、色素沉着、雀斑、暗疮等,常饮可使气血充沛,容颜润泽。

医博·国医堂

长按







































北京 治疗白癜风
破译白癜风绝密档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haoa.com/bszz/2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