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多加重湿气吗
说到湿气,真是个缠人的小妖精啊~ 简直是妹子们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 早上起来,眼肿脸肿; 上午手肿,晚上腿肿。。 湿气重就肿啊。。 比肿更恼火的是,听说湿气重不能喝水,喝了会加重湿气,会更肿! 哦,有道理啊! 真的是这样耶,白天喝水多了,第二天感觉肿又膨胀了一层; 早上起来明显能感觉到手掌握拳都困难了呢; 到了下午小腿和脚面更惨,感觉鞋都要撑大了。。 肿就算了,关键是吃藕啊! ——难道湿气重,真的不能喝水吗? 湿气到底是什么?为了搞清楚湿气重到底能不能喝水这个问题, 我们需要先搞清楚湿气到底是个啥? 它是怎么形成的? 进入我们身体的水,是不能被直接利用的。 确切的说,进入我们身体的任何食物,水分 都需要经过脾胃的运化, 才能成为可以被身体利用的水谷精微。 《*帝内经·灵枢经·经脉第十》“谷入于胃,脉道乃通,血气乃行。” 所以水分是否能被充分利用吸收,取决于脾胃的功能。 而脾“喜燥恶湿”。 所以脾胃功能弱, 身体获取的水分不能被充分利用吸收, 沉积在了体内就成了湿气。 湿气重,进而又给脾胃的运化功能拖了后腿。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消极的循环, 导致脾胃越来越差,湿气越来越重。。。 举一个现实中的例子: 医院里ICU的重病患者, 一般输液的时候,会造成身体浮肿的现象; 而我们身体尚可的普通人, 如果生病输液的话,一般很少会造成严重的浮肿。 其实这就是因为重病人的脾胃功能比普通人差了许多, 他们的脾胃运化功能已经非常差了, 这时候输进来的药液不能被身体所利用, 充斥在细胞间隙,就很容易造成浮肿。 而这,就是湿气。 这样也就理解了,湿气其实是身体不能利用的废水沉积下来, 也就是身体里面的垃圾。 既然是垃圾,那就要被扔出去才对。 如果还不理解,那就可以想一下我们平时用的马桶。 (我知道你现在没有在吃饭。。) 经常冲水的话,马桶是不容易堵的, 如果你家马桶堵了,里面才容易积水。 放在身体上 平时你多喝水,马桶就不会轻易堵! 马桶不堵,还会有积水(湿)吗? 到底能不能喝水?但是吧,湿气这个东西就是很坏, 就是因为它没用了它还不走,占着茅。。 不不不,不能这么说, 身体就那么些地方,它不走, ,地方它占了,这么一来,就让我们不容易觉得口渴了。 毕竟废水也是水,身体内部组织就会觉得有水可用,所以感觉不到渴。 不渴就想不起来喝水。 没有新鲜的水进来,废水也不会挪地儿, 如果脾胃功能不能恢复,废水还会越来越多。 第二,占据了我们的细胞间隙, 让人看起来胖胖的,一捏肉还特别松软,DuangDuang的。 所以,你说湿气重的人,该不该喝水? 怎么正确的喝水?我们不能让湿气的霸道占地儿计谋得逞,水肯定还是要喝的,只是喝的时候也是有方法的~ 要小口多次地喝。 这个我们尊敬的亲爱的张仲景先生早就在《伤寒论》里面教给我们了,“少少与饮之”就是要小口小口的喝, 就像那个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感觉~ 咱们大自然也是这个道理啊, 春雨绵绵,一下好几天,整个大地都润透了, 而夏天的暴雨来势汹汹,往往只是湿了地皮。 小口多次地喝水,也会让脾胃运化起来更容易, 也就能让喝进去的水更容易地成为能被身体利用的水。 而同时还要注意,一定要喝热的水, 要稍高于口腔温度。 低于身体内部的水, 还要经过身体耗费能量加温才能被运化吸收, 无形中加重了脾胃的负担,使得脾胃更加虚弱。 经方来帮你除了喝水的方法,恢复脾胃功能才是打败湿气的那个大Boss! 恢复脾胃功能,相当于提高地表的温度, 也就是祛除我们身体里的寒。 夏天地表温度高,雨水落到地上很快就蒸发到空气中, 使得空气非常湿润。 所以,如果我们脾胃的温度高,那么喝进来的水, 也会被高效地蒸腾到我们体内,滋润、濡养全身。 所以祛寒,恢复脾胃功能,对于消灭湿气,都是很重要的。 祛寒、恢复脾胃功能,可以从很多方面入手,我们来介绍几个~ 天冬茯苓大米汤 我们可以在平时的饮食中注意多喝粥汤类, 尤其是我们的老朋友——大米汤。 对于脾胃功能差的人,水不容易被运化,就会造成浮肿。 而大米是非常容易被消化吸收的, 一方面大米和胃气,可以帮助恢复脾胃功能, 另一方面,大米汤可以帮助补充津液。 这个季节天气寒冷干燥,对我们身体的考验很大。 加上天冬,可以去燥润肺,规避咳嗽的潜在风险,补充津液润肺两不误~ 加上茯苓,可以帮助身体排湿 参考剂量: 天冬15g茯苓15g大米适量 同时,也可以考虑附子理中汤: 附子理中汤 化裁自《伤寒论》的理中丸 理中丸原方: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各三两 参考剂量: ①根据汉制一两等于15.g: 红参30g干姜45g炒白术30g炙甘草30g生地90g黑附子30g(先煎90分钟) ②根据一两等于5g: 红参15g干姜15g炙甘草15g炒白术15g生地30g黑附子10g(先煎90分钟) 本方中,附子帮助我们振奋心阳,振奋全身机能,破掉那个寒冷的氛围,给身体一个充满阳光的坏境;红参将气血收敛到腹腔来参与消化吸收,相当于给脾胃种庄稼的过程增加人手;炙甘草是一个保水药,白术祛湿,生地补津液。恢复脾胃功能、祛寒、祛湿的同时,增加新鲜的水进来,可以加快速度代谢掉废水,把湿气赶出体外。 当然,如果不方便汤药,附子理中丸和金匮肾气丸也是可以帮助恢复脾胃功能的: 一般建议附子理中丸1丸+金匮肾气丸2丸,一日三次,饭后服用。 当归芍药散 可以实现在补充津液的同时,加快全身津液流速的目的,对付湿气也是信手拈来~ 当归芍药散原方:当归三两芍药一斤泽泻半斤茯苓四两白术四两川芎半斤 参考剂量: ①根据汉制一两等于15.g: 当归60g白芍90g泽泻45g茯苓60g炒白术30g川芎45g②根据一两等于5g: 当归15g白芍45g茯苓20g炒白术20g泽泻15g川芎15g 当归芍药散中,泽泻、茯苓、炒白术可以利湿,川芎、当归可以补津液。白芍在当归芍药散中用量 ,可以加快静脉血回肝,使得原本流速变慢的静脉血速度加快,寒本身代表了停滞的状态,流速变快的过程本身也相当于驱寒、祛湿外出的过程。(小编用了西医解剖学的方法只是帮助大家理解白芍哦,便于大家临床应用) 如果着重需要祛寒湿,可以在方剂中加上吴茱萸,在祛湿的同时,苦降温中;也可以在方剂中加上干姜,在祛湿的同时温中散寒。 有这些“武器”在手,哼,滚蛋吧,湿气君! 熬服方法: 药材倒入锅中, 次煎药时间为大火烧开,小火煎50分钟,倒出药液。 将剩下的药材再加水,大火烧开,小火煎30分钟,倒出药液。 熬药过程中如果水少了,可以加入热水煎煮。 将两次的药液合到一起,搅拌均匀后分成两份,一次喝一份,早一次晚一次或者中午一次,晚上一次,饭后十分钟到一个小时服用。喝之前热透。 特别提醒: 小道经方视频以及文章只做教学指导,不针对具体临床治疗,如果有需要请咨询经方医生。 小道经方话题征集 关于身体,你有什么想了解的知识 关于中医,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内容 欢迎在文章下留言,话题一经采用 您将收到己安先生签名的《小道经方》一本 此征集长期有效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haoa.com/bszz/2421.html
- 上一篇文章: 益母草的功效与作用
- 下一篇文章: 施今墨对药吐血大整理含歌括,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