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bdfjc/150526/4629702.html
千百年来,中医典籍汗牛充栋,中医方子推陈出新,而很多药对自古而今被沿用,堪称经典。药物配伍是中医的精华,用药如用兵,精于方者,必精于药之配伍。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对中药材CP,不仅是用于妇科疾病方面的“黄金搭档”,也是养血调经膏臣药配伍中必不可少的两味。

白芍+柴胡

白芍、柴胡同见一方,最早在张仲景《伤寒论》治太少并病之柴胡桂枝汤,二药配伍益于解表达邪。《景岳全书》之疏邪饮、柴葛煎、正柴胡饮,一、三、四、五柴胡饮均配伍柴胡白芍,于柴胡为主以散邪之中配以白芍,则取其益营阴以助达邪。

由此可见白芍和柴胡这对CP在一起,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柴胡

从前,一个地主家有两个长工,一姓柴,一姓胡。有一天姓胡的病了,发热后又发冷,地主怕传染给自己及家人,便把姓胡的赶出家。姓柴的知道后也负气出走了,他扶着姓胡的逃荒。

二人来到一山中,姓胡的病重走不动了便躺到了地上。姓柴的见状,赶忙去找吃的。不等姓柴的回来,姓胡的早已饿得不行,无意中拔了身边的一种叶似竹叶的草的根塞入口中咀嚼,不一会儿就感到身体轻松了许多。

等姓柴的回来,姓胡的将此事如实相告,姓柴的听后认为此草肯定有治病功效,于是再拔一些给姓胡的吃,病居然全好了。两人便用此草为人治病,并给它起名“柴胡”。

柴胡别名地熏、山菜、柴草,性味苦,微寒。柴胡归肝、胆经,具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

柴胡有个特点,它的茎不像其他植物都是笔直的长,而是曲曲折折的,像个“之”字的形状。因此新鲜的柴胡很好辨别。

白芍·活血之王

相传,神医华佗在其后宅开辟药园来种植大量中药材。一天深夜,华佗正在灯下看书,突然听到女子哭声,于是推门出去,左右张望却不见人影,只见一棵芍药。华佗心里一怔:难道它就是刚才哭的那个女子?他看了看芍药花,自言自语道:“你全身上下无奇特之处,怎能入药?”遂转身回了屋里。

谁知华佗刚刚坐下,又听见那女子的啼哭声,出去看时,还是那棵芍药。华佗觉得奇怪,急忙喊醒熟睡的妻子,将刚才发生的事给她描述了一遍。妻子望着窗外的花木药草说:“这里的一草一木,到你手里都成了良药,独这株芍药被冷落一旁,它自然感到委屈了。”华佗听罢不以为然。

几天后,华夫人血崩腹痛,她瞒着丈夫,挖起芍药根煎水喝了。不出半日,腹痛渐止。她把此事告诉了丈夫,于是华佗对芍药做了细致的试验,发现它不但可以止血、活血,而且有镇痛、滋补、调经的效果。自此,白芍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医家必备的良药。

白芍,也称白芍药,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

白芍性凉,味苦酸,微寒,具有补血养血、平抑肝阳、柔肝止痛、敛阴止汗等功效,适用于阴虚发热、月经不调、胸腹胁肋疼痛、四肢挛急,泻痢腹痛、自汗盗汗、崩漏、带下等症。

白芍药用历史悠久,汉代《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白芍“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其根并入药,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常用中药材之一。

白芍柴胡

疏肝养肝常用药对

柴胡长于疏肝,条达肝气,宣畅气血。白芍则养血育阴以柔肝,可防“柴胡劫肝阴”之弊端,善治血虚诸证。

这两味药组合,刚柔并济,疏肝而不伤阴,柔肝而不碍滞,实为疏养肝气的优秀药对。以白芍+柴胡搭档为用于妇科方面,的确是治月经不调、经行低热、带下腰痛紧束等肝气不调的要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haoa.com/bszz/15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