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最难理解的问题之一气分与血分
郑重提示:本文谨供学习、研究、交流之用,对于文中包含的医学处方,请勿轻易使用。如有疾病需找专业医师诊治。 十二经脉、六经刚好是气分、血分相互配对 太阳-少阴: 心、小肠-血分 肾、膀胱-气分 阳明-太阴:脾、胃-血分 肺、大肠-气分 少阳-厥阴: 肝、胆-血分 心包、三焦-气分 人体系统与人体循环从气分与血分来理解 一、人体的中心: 心主血,心包(命门)主气。气、血各有所重,又相互沟通、接济。 心统血管系统营于周身;心包统膜网系统营于周身。 血管系统易辨;而膜网系统难明,常被忽略。 膜网系统根于骨(髓),即根于肾;与筋相联,统称筋膜;脏腑皆有膜网相通;膜网发于肌肉、皮毛处即为腠理。 二、人体的四旁: 脾、肝主血,居中; 肺、肾主气,居外(上下) 从解剖上也有体现,肝、脾、心皆多血,而肺、肾、心包(膜网系统)则多充满气体或汽或水液。 三、气、血的汇合 1、血中有气:肝藏血而将血汇聚于心,为心行血提供基础;肺主气也要将气汇聚于心。所以,血中有气,表现为血(外血内气)。 2、气中有血:肺主气,将气深纳于丹田(命门),而肝藏血也要将血(比如通过冲脉)汇聚于丹田(命门),所以,气中有血,表现为精(外气内血)。 3、肝、脾也是血中有气;肺、肾也是气中有血。 4、男子比于女子,气的比例大,血的比例小,但心、肝、脾仍是以血为主,心包、肺、肾仍是以气为主。 营卫与血气 营是血的一种;营是外围的血,近于气态。 卫是气的一种,气还有元气、宗气等;而元气则近于液态,以“精气“的形式存在。 外感病学上的卫分、气分、营分、血分,是由浅入深的一种划分。 水、谷、气与气分、血分 天之清气与水,主要归于气分; 谷(包括肉食)主要归于血分。 气分包括气态的气,也包括水蒸汽,即从液态的水而来。 液态的水,是人体气的主要来源;如果这种水不能气化,则为饮(留饮,痰饮的一种)。 水谷虽同入于胃,而将水气化的主要脏腑是肾、膀胱。即使是在胃中升腾而出的气,也要依靠肾、命门的热力(“少火生气”)才能将胃中液态水或食物中的水分气化而上升于肺,为“肺主气”提供来源。 诊病要分清气分病与血分病 例如: 肝主血分,肝阳上亢,是血热或说血中有火,主要是血分病而不是气分病,所以须以血分药为主,如用“血师”赭石,而辅以气分药。 肺主气分,肺气下陷,是气浊沉重或说气中寒湿重,主要是气分病而不是血分病,所以须以气分药为主,如用补中益气汤、张锡纯的升陷汤,都是以气分药为主,而辅以血分药。 再如: “治风先治血”——因为肝主风,而肝以血为主。 药的气味分别对治气分、血分 气,可以鼻嗅,统于肺; 味,可以舌尝,统于心。 药有气有味。 气明显者主治气分病;味明显者主治血分病。 气味大抵均匀者可治气分与血分病。 升、降、散、敛等要分气分与血分 例如: 白芍味酸能敛,主要是敛血分,主治肝病;而不是敛气,不是主治肺气过散的疾病的。 五味子味酸能敛,主要是敛气分,主治肺病;而不是敛血,不是主治肝血过散的疾病的。 分清药入血分、入气分,可更好地与现代医学互参 血管系统,是血分。 气管系统,是气分。 淋巴系统,最终归于肝,属血分。淋巴病多为肝胆郁火所致。 内分泌系统,由肾、命门所主,多属气分。 神经系统,“性”“神明”由心、血分所主,“命”“记忆”由肾、命气分所主。健忘主要治肾、命气分,性情妄乱主要治心、肝血分。 吴越 年4月21日修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haoa.com/bszz/14266.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药材中的薤白有什么功效与配伍值得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