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谯城区家庭农场助力群众增收金台资讯
去年以来,亳州谯城区芦庙镇杨庄村*委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把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与脱贫攻坚相结合,积极探索“家庭农场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新模式,通过加大对家庭农场*策扶持力度,由农场带头引路,带领周边贫困户脱贫致富。 今年62岁的脱贫户闫传明家住杨庄村孙楼自然村,由于缺少致富门路加上自身发展动力不足,曾经日子过得非常紧巴,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他被安排进入富裕家庭农场务工。 “像我这样的情况,既不能出去打工,也干不了什么重活,现在到这里干活,每天收入60多块,一年下来也有万把块钱。”闫传明说。 位于芦庙镇杨庄村贾庄自然村的富裕家庭农场,流转土地余亩,建成种植菊花亩、牡丹亩、白芍、白术亩的中药材产业扶贫基地。其中,带动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务工11户,村民在获得土地租金的同时,又能在家门口务工就业,实现了脱贫增收,有效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 “我现在年纪也大了,到外面也找不到事做,在这里干活赚点零花钱,一年下来也能挣个八九千块。”脱贫户胡金民笑着说,自己一个人,够花了,也不给孩子们添麻烦了。 “三年前,我将俺家的3亩多地流转到富裕家庭农场,一年流转费能收入多块,忙的时候就在农场里打工。”孙楼自然村脱贫户王友侠说,有农场带动,干活也不用出远门了。 “我家就在贾庄自然村,在这里打工已经好几年了,一天60多块的工资,每月一结,有时中午还管顿饭。一年少说也能挣六千多元。”63岁的陈秀芹说,我们村里有好几个人常年在这里打工,既挣了钱,还可以照顾家里。 富裕家庭农场成立至今,长期帮扶贫困群众增加收入,三年累计发放务工工资万元,今年农场拿出2万元为贫困户分红,户均年收益分红元以上。农场还不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贫困劳动力进行种养业、农产品初加工、农产品销售等技术培训。 该农场负责人贾超表示,今后要继续脚踏实地干好自己的事业,发挥专长,流转更多的土地,扩大种植中药材规模,筹集资金建设中药材初加工厂房,吸纳更多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不断增强产业扶贫的“造血功能”,更好地回馈社会,造福乡亲,唱好脱贫致富的“新农歌”。(曹博戴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haoa.com/bszz/13293.html
- 上一篇文章: 为什么中药方子中总有那么多药材
- 下一篇文章: 村庄大小事,先听村民如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