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鸡汤下肚,男子大出血进了医院原来妻
民间常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步入冬季,天寒地冻,许多人常会想着给家里人买些滋补品补补身子,既美味又能增强自身免疫力。 这本是一番好意,可有的人补着医院。说起丈夫前几天的遭遇,王女士(化名)仍心有余悸:谁能想到,仅一锅鸡汤,竟这么危险...... 喝了碗鸡汤 医院 王女士的丈夫李师傅(化名)50出头,平时是名包工头,早出晚归,日晒雨淋,常年在工地打拼。临近年底,心疼丈夫的她特意买了一支红参,放在一起炖了锅鸡汤,让他好好补补。 “鸡汤肯定好喝嘛!”可美味下肚的第二天,李师傅就觉得嘴巴发苦、大便不畅。 在连续便秘三天后,他上厕所时用力过猛,长了大半年的痔疮突然大出血,被紧急医院急诊。好在急诊医生及时止血处理,才没有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王女士被眼前的情况下吓坏了,她怎么也想不明白:平日身体挺好的丈夫,怎么突然会这样?” “患者平时就有大便干结、舌苔粘腻的情况,半年前体检还查出了一个不小的痔疮,属于湿热体质,不适合吃人参这样的滋补品。”医院主任中医师、省级名中医柴秀娟表示:痔疮出血,其实就是“泻火”的一种表现。 听完专家解释的王女士宛如当头棒喝,连连点头。 俗话说,药证相符,大*也补;药不对证,参茸也*。 “人的体质有寒热之分,食物药材也有温凉之别,进补的要领是‘寒者热之’或‘热者寒之’,若不分寒热胡乱进补,会导致寒热症状加重。” 中医认为“虚者补之”,进补主要的作用是“补虚溢损”,非虚症病人不宜滥用补药。 而虚症又可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血阴阳共虚等不同,对症进补才能补益身体,否则对身体有害无利。 柴秀娟提醒,冬日进补前首先要了解自己属于何种体质,属于何脏何腑有虚,该不该进补。 一般而言,中年人以补益脾胃为主,老年人以补益肾气为主。但具体到个人,建议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分析判定。 冬季进补,可别盲目! 这几个食补、药补误区你中了几个? 进补误区一 以药代食 不少人认为,进补就是吃中药,更有甚者用补品代替一日三餐。其实,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 相对来讲,食补比药部更加温和,所以如果没有特殊的疾病,最好采用食补。即便真的需要药补,那也要对症下药,胡乱进补只能加重病症,尤其是老年群体,则更应以实用为滋补原则。 进补误区二 认为越名贵的药材,滋补力度越大 一些人不惜花高价买燕窝、鱼翅等保健食品。其实,这些昂贵药材进补功效未必就好,而很多便宜的食物也有十分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如铁棍山药、板栗可健脾胃;红枣、桂圆可养血安神等等。 中医强调辨证。“缺什么,补什么”是进补的基本原则,不要以贵贱分高低,关键是看自身哪项功能较差,再根据体质选择相应补品。 进补误区三 不辨体质进行药补 进补需要因人而异,虚者补之。像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体质较弱,适合适量进补;而青壮年生理机能旺盛,并不需要特别大的进补。 进补误区四 不分地域,盲目食补 地域不同,气候差异大,进补也各有侧重点。 像西北、东北地区,天气寒冷,进补宜用温热之味,像牛肉、羊肉等,补品如参茸等,御寒助阳的功效好; 长江以南地区,气温相对较暖和,日常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为主,吃些鸡、鸭、鱼类是不错的选择; 而地处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宜润补,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为主,如炖银耳百合、冰糖雪梨等。 进补误区五 忌过量食用 有些人认为,多吃点补药总是好的,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殊不知,秋冬过量进食补药,会加重脾胃、肝脏负担,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反而伤身体。 另外,肉食可以给身体增加热能供给,御寒健体。但一味的进补肉类,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另外,肉类不易被消化,吃的太多,肠胃易有负担。如果进补过度,很容易给心脑血管增加负担,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 进补误区六 只进补,不注重运动、起居调整 中医提倡养生进补,但除食补、药补外,还包括运动锻炼、起居和精神调整等形式。 适度运动、顺应天气调整起居能够促进肠胃吸收,提高新陈代谢,强身健体,增加免疫力。只有在进补的同时坚持运动和起居调整,补品才能更好地在人身体内发挥作用。 如何科学进补? 医院中医科主任刘喜德提醒:依据自身体质、年龄、所处之地来选食用药、定制进补方案才会有较好的效果。食补以补阳为主,但应根据自身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结合食物之性来选择: ①阴虚生内热,常口干舌燥、心烦气闷,进补重点在于防燥护阴、滋肾润肺。 食补:食用柔软甘润的食物,如牛奶、豆浆、鸡蛋、鱼肉、芝麻、蜂蜜、百合等。 药补:选择偏凉性的药,如石斛、玉竹、麦冬等。 ②阳虚生内寒,有四肢不温、畏寒怕冷、大便溏薄等症状,进补重点在于健脾补气血。 食补:食用温热、熟软的食物,如豆类、大枣、山药、桂圆肉、南瓜、韭菜、芹菜、栗子、鸡肉等。 药补:选择健脾补气血的药,如山参、虫草等,平时可适当吃桂圆、羊肉。 ③气虚患者,多有乏力气短、自汗、食欲不振的现象。 食补:食用山药、莲子、茯苓等食物。 药补:选择补中益气的药材,如*芪、人参。 ④血虚患者,多面色苍白、指甲易断、失眠多梦。 食补:红枣、桂圆等。 药补:选择补血的药材,如阿胶、当归、白芍。 另外,冬季也可有针对性的服用一些膏方。但要注意,膏方是药而不是保健品,应依据个人的身体状况酌情选用,膏方的选配与服用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来源:钱江晚报、浙江新闻、医院 编辑:冰阔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haoa.com/bszz/13172.html
- 上一篇文章: 白芍性微寒,味苦甘酸,入肝脾,养血敛阴
- 下一篇文章: 气血好的女人,才能貌美如花这些养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