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凉,防咳忙,辅仁止咳宁嗽胶囊来帮忙
秋风凉,落叶*;咳嗽起,防治忙。随着一场秋雨,温度降低,昼夜温差变大。风寒之邪也就乘虚而入,而致我们出现风寒感冒、风寒咳嗽等病症。 医院还是药店,治疗风热咳嗽,肺热咳嗽、痰热咳嗽的中成药非常多,治疗风寒咳嗽的中成药则非常少;今天我们就学习风寒咳嗽的治疗。 “风寒咳嗽”,中医病证名,为外感咳嗽的一个主要证型。是由机体感受风寒、肺气失宣所致的咳嗽。临床可见咳嗽声重,咽痒,恶寒无汗,头痛或发热,甚则喘急。《普济本事方》卷三:“肺感风寒作嗽,紫苏散。”《仁术便览》卷二:“风寒咳嗽,肺气喘急。”《证治准绳·杂病》:“春月风寒所伤,咳嗽声重,头疼,用金沸草散;咳嗽身重,身热头痛,用局方消风散。冬月风寒外感,形气病气俱实者,宜华盖散加减,麻*汤。”《类证治裁·咳嗽》:“兼感风寒暴嗽,鼻塞声重,芎苏饮;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平时注意休息,加强锻炼可预防。 : 因气候骤变,或机体卫外不力,风寒邪气侵袭,或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受,寒主凝滞,收引,肺卫受感以致肺气壅遏不宣,清肃之令失常,则痰液滋生,阻塞气道,影响肺气之出入,因而引起咳嗽。风寒外束,腠理闭塞,则恶寒无汗,头身疼痛。 1.风寒咳嗽 (1)证候咳嗽,咽痒,痰稀薄色白。常伴有头痛,鼻塞,眼痒,喷嚏,恶寒无汗,全身酸痛等,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治则疏散风寒,宣肺止咳。 (3)主方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常用药麻*、荆芥祛风散寒宣肺;杏仁、前胡、桔梗、橘皮、百部等宣肺降气、化痰止咳。 2.风寒兼湿咳嗽 (1)证候咳嗽痰多色白量多,兼有胸脘作闷,鼻塞,流清涕,全身酸痛,易疲劳,舌苔白腻,脉濡。 (2)治则疏散风寒,燥湿祛痰。 (3)主方杏苏散合二陈汤加减。常用药:杏仁、紫苏散寒宣肺止咳;陈皮、法夏、茯苓、甘草理气除湿化痰。若咳嗽明显,可加麻*、百部以增强宣肺止咳。 3.风寒夹饮咳嗽 (1)证候咳嗽,咳痰量多有泡沫,咳逆上气,胸闷,舌淡红,苔薄白滑利,脉浮紧或弦滑。 (2)治则疏散风寒,温肺化饮。 (3)主方小青龙汤加减。常用药:麻*、杏仁、桂枝祛风散寒解表化饮;细辛、法夏、生姜、甘草燥湿化痰宣肺。若咳嗽日久不愈,可加白芍、五味子敛肺止咳。 : 咳嗽频作,咽痒声重,鼻流清涕,或恶寒无汗,发热头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伴有咳嗽痰多色白质稀。 : 1.平时注意休息,加强锻炼,感冒流行季节小心防护,不要到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免感染。 2.如出现风寒感冒的症状表现,医院诊治,以防风寒感冒加重导致出现风寒咳嗽。 3.风寒咳嗽早期,忌用收敛镇咳药,若误用可导致肺气郁遏,外邪不能外达,反而造成慢性咳嗽,日久难愈。 4.风寒咳嗽,饮食不宜肥甘滋腻,也不宜食生冷之品,以免阻碍脾胃运化功能,助生痰湿,加重咳嗽。 : 疏风散寒,宣肺解表,镇咳祛痰 :辅仁止咳宁嗽胶囊。 :制白前、炙紫菀、百部、桔梗、荆芥、陈皮(千古名方止嗽散去甘草);前胡、蜜制款冬花、蜜炙麻*、炒杏仁、防风。 :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止血。药理作用:1.解热镇痛作用;2.抗病原微生物作用;3.止血作用。 防风:解表祛风,胜湿,止痉。药理作用:1.镇痛、镇静作用;2.抗炎、抗菌、抗过敏作用;3:解热作用。 百部:润肺下气止咳,杀虫;药理作用:1.抗菌作用;2.杀虫作用;3.镇咳作用;4.对流感病*预防作用。 白前:降气,消痰,止咳。祛痰作用。 前胡:散风清热,降气化痰。,能显着增加呼吸道粘液的分泌,故具祛痰作用。 款冬花:润肺下气,止咳化痰。具止咳,祛痰并略有平喘作用。 桔梗:开宣肺气,祛痰排脓。药理作用:1.祛痰与镇咳作用;2.降血糖作用;3.抑制胃液分泌和抗溃疡作用;4.抗炎、解热、镇痛作用。 紫菀:润肺下气,消痰止咳;药理作用:①祛痰、镇咳作用;②抗菌作用;③抗癌作用。 麻*: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药理作用:1.发汗解热作用;2、镇咳、祛痰,平喘作用;3。抗菌、抗病*、抗过敏作用;4.增强小精神食粮,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作用。 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苦杏仁: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 咨询 -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haoa.com/bsyl/410.html
- 上一篇文章: 好日子会回来的风湿骨痛就选用曹清华薏辛
- 下一篇文章: 中药白芍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