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国医馆白芍的养血柔肝作用,很多
芍药为花之相,更有芍药留香。花根均可入药,白芍功擅养血柔肝,更是美容佳品。 芍药花大色繁,美艳喜人,美其名曰:花相。事实上,芍药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花,在百花丛中,名字中含有药字的,大约也就是这一种了,它名副其实,是医者手中的治病良药。其中白芍能养血柔肝、养阴益胃、美容保健,在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等的治疗中应用广泛。 1白芍功擅养血止痛 宋代文人沈作喆在《寓简》中有一段关于芍药的问答。问题是:人们都喜欢赏花看芍药,芍药的根有赤白之分,是否是品种的差异?回答是:白芍得至阳之气,则色白而善补,医家用之以生血而止痛;赤芍得阳气不全者,则色赤而善泻,功用不侔,自然之理也。 一问一答之间,肯定了白芍的主要功用:养血和止痛。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功效养血而柔肝,缓急而止痛,可用于肝气不和所致的胸胁疼痛、腹痛及手足拘挛等。治胁痛,常与柴胡、枳壳等同用;治腹痛及手足拘挛,常与甘草配伍。现代肝病专家关幼波有一张经验方叫健脾舒肝丸,用药为白芍、*参、怀山药、炒薏苡仁、陈皮、当归、柴胡、郁金等,功效是健脾开胃、疏肝理气,专门治疗肝病恢复期,肝功能已经恢复正常而消化机能未完全恢复时出现的胸胁胀满、纳食不香、身倦乏力。慢性肝病患者伴有胁下隐痛的,可以取芍药花6克,粳米50克,加水熬粥食用,用作辅助治疗。 2补气养血助美容 说到养血,自然就要说说美容。 血是人体健康、美丽的基础,血虚的人,大多面色*或淡白无光、嘴唇色淡、指甲不红润,因此也就很难出现面色红润有光泽的状态。在中医的养血方中多用白芍,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十分出名的四物汤,白芍与熟地*、当归、川芎配合,用来补血调经。医家李东垣谈及白芍,指出:“损其肝者缓其中,即调血也”,故四物汤用芍药。个人也可在家取熟地12克,白芍9克,当归6克,川芎6克,加红枣3个,水煮1小时,连水带药倒热水瓶中,用来冲泡玫瑰花,当茶饮用,美容养颜。 明代医学著作《医学入门》中记载有三白汤一方,白芍、白术、白茯苓、甘草,水煎温服。这个方子医家是用来治疗伤寒虚烦的,后人发现可以补气益血、美白润肤,用于美容保健。白芍味甘、酸,性微寒,有养血的作用,与白术、茯苓等配合使用,而有美白的效果。平时爱美的姑娘可以直接取芍药花泡茶饮用,用于治疗面部色斑。 3养阴益胃效亦佳 芍药的另一个经典方“芍药甘草汤”,用的就是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甘草补中益气、泻火解*、缓急止痛的药效。医家评价其方,白芍味酸,得木之气最纯;甘草味甘,得土之气最厚。二药配伍,有酸甘化阴之妙,共奏敛阴养血、缓急止痛之效。医家张洁古曾说:“白芍药、炙甘草,此仲景神品药也。夏月腹痛少加*芩,恶热腹痛加*柏,恶寒腹痛加肉桂。” 《伤寒论》中另一个 方剂“小建中汤”中也有白芍,既为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剂,又为调和阴阳、柔肝理脾之方,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现多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慢性胃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功能性发热等属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者。《辨证录》中记载的健脾饮,用白芍、怀山药、太子参、薏苡仁、扁豆、麦芽、莲子肉、山楂、内金、葛根、大枣等,组方甘酸柔润、滋脾升发、养阴和营,且药性平和,在治疗脾胃虚弱,胃中胀闷,饮食少进,特别是小儿消化不良病症,多以此方为主,作适当加减,小孩能够愉快接受,且有不错效果。 4清宫膏方喜白芍 在《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中,整理的宫廷医案里有多个膏方都用到了白芍。光绪三十年,慈禧太后头晕微疼、目不清爽,太医庄守和、姚宝生拟方清热养肝活络膏,内含细生地、杭白芍、酒当归等药,用于治疗肝热不清病症,其中白芍之用,养肝阴、清肝热,用为主药。 此后,慈禧太后又服用过一次以白芍和桑叶为主药的清热养肝和络膏,重在凉肝和络。光绪某年五月十九日,张仲元又为慈禧太后开了一料调肝和胃的膏方,内含*参、生杭白芍、金石斛等药。此方被陈可冀院士点评为:“调肝和胃,重用生杭芍,切中西太后肝阴虚、脾胃不和之证情。”由此可见专家对白芍养肝和胃功用的肯定。另据记载,慈禧和光绪都曾服用以白芍为主药的清热化湿膏调理脾胃。 九华国医馆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haoa.com/bsyl/2543.html
- 上一篇文章: 道医学堂丨女人养血养得好,容颜不会老
- 下一篇文章: 中药药理丨论药物配偶之功效介绍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