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故事第六集白芍的传说
紫芽破土晓寒中, 坡草青青别一丛。 摇曳生姿带烟雨, 清贫入药透秋衷。 芍药花与牡丹花并称“花中二绝”,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虽然芍药因花期比牡丹晚一些而略占下风,但是,白芍花的洁白馨香、华丽大气别具风采。而且还是一味珍贵的中药材,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喜爱。 白芍 白芍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等多种功效,常与许多药物配对组成方剂,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还有降低血压,护肝的功效。 中华草药千千万万,不同的搭配对症不同的病症,其中有你熟知的药材,也有你不熟悉的。白芍的药性传说是被“神医华佗”发现的,但是你知道白芍这味中药背后故事吗? 白芍是补血止痛的上品, 那么,你知道白芍药性怎样被发现的吗? 人们选取白芍的哪部分用药呢? 请您收听第六集《中医药故事》 ——白芍的传说 《白芍的传说》 小朋友们,你们平时喜欢养花吗?关于花的品种,你们认识多少种类呢?今天文文给大家带来的,就是一段关于花的美丽传说——《白芍的传说》。 相传,东汉时期,神医华佗喜欢栽种草药,他在自家院子里开辟了一块儿地方种植了许多药材。种植的每味药材,华佗都会仔细品尝,弄清药性后,才用到病人身上。 一天,有个外地商人看华佗爱种草药,便从山上挖了一棵芍花给华佗。商人对华佗说:“这芍花本是野生,人家都说它可以治病,不知真假,我给你一棵,你不妨试种一下吧。”于是,华佗便把这棵芍花栽到了窗外。 到了第二年春天,芍花开花了。华佗先尝花,再尝叶,又尝茎,感觉没有什么药味。由于当时华佗对芍花的采药季节还没掌握,对春天的芍花能否入药也不了解,所以他认为芍花并没有什么特异之处,此后没再加以理睬。 一天深夜,华佗正在灯下精心地撰写医书,突然听到窗外有一女子的哭声,华佗颇感纳闷,便推门走出去查看,可东瞅西望,却未有半个人影,只见那棵青枝绿叶的芍花。华佗心想:难道是它吗?他看了看芍花,摇了摇头,自言自语地说:“你自己全身上下无奇特之处,怎能让你入药呢?”说罢转身回屋继续撰写医书。 谁知刚到屋里坐下,又听到那女子的啼哭声,再次出去查看,还是那颗芍花。一连几次都是这样。 华佗觉得非常奇怪,就叫醒夫人,把刚才发生的事情向夫人说了一遍。华佗的夫人望着窗外的花木草药说:“这房前屋后的花草,都是你亲手种的,在你手里都成了良药,被你用来治了不少病,救了不少人,只有这芍花被冷落一旁。我想原因就在此了,你没把它放在心上,不了解它,它便委屈地哭了。” 华佗听完笑了笑说:“我尝尽了百草,药性无一不辨得一清二楚,该用什么就用什么,没有错过分毫。这芍花,我早已尝过多次了,花、叶、茎都没有什么用处,确实不能入药,怎么说是委屈了它呢?” 夫人说:“花叶梗你都尝过了,你尝过根吗?” 华佗又说:“花叶梗都没有用,根还有什么尝的呢。” 华夫人看他有些不耐烦,便没有继续做声。 华夫人却越想越睡不着,越想越觉得奇怪,她总觉得芍花啼哭是因为被冷落而受了委屈,可能它的用处还没被发现。“不行,我得想法成全它。”华佗夫人暗自下定了决心。 几天后,华佗夫人在切菜时一不小心手被菜刀划了一下,血立刻冒了出来。华佗用刀伤药敷在伤口上,但血还是止不住,一个劲地往外流。华夫人突然想到屋外的芍花,于是提出:“不妨挖点芍花根来敷上试一试吧。”于是,华佗挖了一点芍花根,捣成泥状敷在伤口上。不一会儿,血止住了。过了几天,伤口愈合,而且连刀痕都没有。事后,华佗说:“多亏夫人提醒,要没有你的受伤和尝试,就把一味好药给埋没了。” 后来,华佗对芍花做了更多、更细致的试验,发现它不单可以止血、活血,还有镇痛、滋补、调经的功效。于是华佗将芍花记录在《青囊经》里,并且加了一个“药”字,名叫“芍药花”。由于华佗的栽培试验,芍药在谯陵地区也就是现在的亳州大力发展起来。后来芍药种植又发展到四川、浙江、陕西等地。不过,谯陵产的芍药花个大、色白、粉性足,被称之为白芍。 小朋友们,听完了关于白芍的传说,我们也明白了一个道理: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人就像浩瀚宇宙中的星辰一样,每个人都有闪光的一面,只是有些人不善于显露出来而已。如果我们只北京怎样治好白癜风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科学大讲堂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haoa.com/bsyl/1891.html
- 上一篇文章: 白芍桔梗紫菀毛知母百部虎杖
- 下一篇文章: 封面一朵不起眼的小花竟是妇科调理月经之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