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空气干燥,皮肤干、嗓子干、甚至鼻出血,口腔溃疡,咳嗽,爱“上火”!

火大了咋办?很多人开始使用各种清热败火的中药(板蓝根,菊花茶……),一堆又一堆的消炎药。

于是小编的朋友群出现了这样的场景~~小编急的不行,竟然还有这么多人不知道“上火”背后的道理~!

对啊,这到底是什么科学道理呢???

“上火”真的是个假象……

咱们生活中都会遇到“寒热温凉”的问题,而对于当下人来说,大部分的热,99.9%都是假象。

真正的大实热啊,中医上称之为“阳明实热证”,这种情况在现在看来根本很难遇到~(如果你认为大便干结就是阳明实热,还是再继续学习学习《伤寒论》)

那咱们出现的这些“上火”现象是咋回事呢?

这个火其实只是”虚火“,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津液不足造成的,如果我们身体津液水平太低就会带不走虚热,就会郁而化火,火性炎上,才导致了所谓的各种”上火“。

举个例子:无论大阳光多强烈,大海的水温也不会变化很大,但是如果我们在烈日下放盆水,很快水就会变得烫手。这里的水量相当于我们身体的津液水平。水温过高,就是出现了类似上火的问题。

解决上火的根本思路

火是需要水来浇灭的,所以保证身体的津液水平尚可就显得非常重要。

例如口腔溃疡,很多人反反复复的发作,就是因为身体的津液水平太低,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

另外,恢复脾胃的功能也极为关键。

咱们的脾胃是寒热交融在一起的,中轴快速的顺利的运转是保证。如果脾胃虚弱、虚寒,身体动力不足,气血循环变慢,就容易停滞,就会导致寒热分离,寒往下走,热就往上走,这就导致了明明宫寒、脾胃虚寒严重,但是会有诸多在身体上部的“上火”现象。

如果每次上火,都吃消炎、吃败火药,在没有其他配伍的情况下,很容易伤了胃气,最后的结果就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上火了,有什么妙招吗?

绝对不要做什么?

喝凉茶、凉汤、冷饮等性质寒凉或者温度寒凉之物。寒凉伤中,加重脾胃负担,长期下去,身体容易出现反复上火“的问题。

上火了适合做什么?

外用疗法

用大蒜贴涌泉,大蒜容易灼伤皮肤,可以在大蒜和皮肤之间隔一个薄的生姜片。用创可贴固定,过一夜取下。火性上炎,可以起到引火下行。此方尤其适合牙龈出血的问题。

食疗方法

多喝粥,多喝汤,补充身体津液。秋冬季节推荐养胃补元粥,当归生姜羊肉汤。

养胃补元粥:

食材:芡实70g,菱角米50g,莲子40g,红米30g,大米60g,水ml

做法:将各种食材倒入容器中,淘洗干净,倒入锅中,加入ml水,加压30-40分钟即可。

以上食材为三口之家一日早晚之用量,可根据人数及个人饭量按比例适当加减。

如果没有压力锅,可以将食材在上班的时候泡上,放在冰箱冷藏,下班之后倒入锅中,40分钟左右即可。

当归生姜羊肉汤:

出自医圣张仲景所做《金匮要略》,功效散寒温中补血

食材: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克,*酒、调料适量。

做法:将羊肉洗净、切块,加入当归、生姜、*酒及调料,炖煮1-2小时,吃肉喝汤。

药物疗法

巧用成药

经常上火的朋友,可以服用金匮肾气丸,每天三次,每次两粒。同仁堂的大蜜丸效果最佳。可起到补津液的效果。配合每天饮用大米粥效果更好。

经方用药:

虽然“上火”确实是一个假象,但是有时候我们不得不照顾到假象。在经方用药上,在不知道如何处理的前提下,比如出现口渴,比如舌苔*,就考虑在辨证论治基础方的基础上加入生石膏30g就可以。不要多,不要少,少了不管用,多了容易出问题。

石膏这味药,清热的道理好比是给身体添加了一个恒温装置,通过拉低身体的温度起到清热的作用。

如果用了石膏热仍在,这时候可以在原方的基础上合上温清汤。

温清汤参考剂量:

*芩30g*连10g*柏15g栀子30g干姜60g炙甘草30g当归45g川芎45g白芍45g生地45g附子15g一剂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开始质疑,又是寒药又是热哟,可行吗?

行!因为同气相求、各归其位。就像胃里面,整体是虚寒的,局部又有溃疡,就得又要用热药,又要用寒药。当然肯定有一些制约,但是大方向没问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haoa.com/bsyl/12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