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亳州晚报

从普通农妇到普通工人,从普通工人到全国劳动模范,从全国劳动模范到先后当选*的十九大代表、二十大代表……安徽协和成药业饮片有限公司职工谭艳芳的身份不断在变。

不变的是,谭艳芳的*员初心使命、普通工人本色。

这些年来,她建立的产品成品流量台账,保证入库及出库量准确率均达到96%,处于国内行业领先水平;她努力推进土地流转,带领村民增收致富;她无私“传帮带”,将自己多年摸索钻研的业务技能和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职工。

“大家都认可她、喜欢她,亲切地叫她‘谭代表’。”群众的这番话,就是对一个共产*人最好的褒奖。

勤学苦练问她比查电脑还快

个头不高、不善言辞,这是谭艳芳给人的第一印象,但她身上总有一股使不完的劲,对工作有着火一样的热情。

年以前,谭艳芳还是谯城区汤陵办事处刘营村的一名普通农民,曾在市区一家小企业干过会计。年,安徽协和成药业饮片有限公司建成投产,谭艳芳成为了企业的一员。

“刚进公司我在仓库工作,当时仓库进货量也不大,我没事就跑去车间帮忙。”谭艳芳说,后来,公司接到了一批国外小包装药材订单,她在车间帮着记数。

“有一天,我看着工人包了一包药材,就问负责销售的人员,这药能卖多少钱一公斤?销售员说8块钱,我当时就跟他说有可能亏本。因为我经常在车间帮忙,知道生产中会损耗多少、包装物费用多少、需要多少人工等等,8块钱是不够成本的。”说起这件事,谭艳芳历历在目。

干过会计的谭艳芳给销售员仔细算起了账,一笔账算得明明白白,销售人员连连点头。那次“算账”之后,公司就让谭艳芳做了统计员。后来销售人员在外报价,都会打电话让她把产品成本核算出来,报价时便可以胸有成竹。

刚开始做统计员时,谭艳芳感到“压力山大”,毕竟没有系统学习过专业知识。她就每天“泡”在车间,记录每一个产品的加工过程。最难熬的是三伏天,车间又闷又热像个蒸笼,汗水一遍遍浸湿衣服,她仍然坚守在车间。

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些中药材逐渐成了她的“知己”。“虽然公司经营有上千个品种,每个品种的出成率都在我脑子里,销售人员打电话咨询时,我第一时间都能给他们提供出来,有几百个品种我还能熟记它们的加工过程和各环节产生的费用。有时候销售员去电脑上查,还没有我快呢。”说起对药材的认知,谭艳芳有点自豪。后来她通过自学,获得了助理统计员资格。

谭艳芳告诉记者,公司刚刚起步时,要新建台账软件,所有的基础信息需要准确录入,数以万计的信息像一波接着一波的潮水卷来。谭艳芳和同事每天天没亮就进厂,干到深夜还在加班,后来索性住进集体宿舍,没日没夜地连轴转,终于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她还创新建立了产品成品流量台账,可以保证入库及出库量准确率均达到96%,这在国内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从原材料出入库、到加工制作、再到成品出入库等等,整个过程、各个环节都清清楚楚,在电脑上一查便知,公司的经营管理从此走上了规范化、现代化的轨道。”

“另外,谭艳芳在不改变生产工艺的情况下,发明了新的药材加工方法,使生产效率提高了3%,为企业创造利润多万元。”安徽协和成药业饮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维合赞赏地说。

将心比心大家都认可“谭代表”

仲夏时节,在谯城区十八里镇中药材种植基地,一丛丛、一簇簇芍药随风摇曳、长势喜人,在蓝天白云映衬下生机勃勃,这片占地亩的种植基地,凝聚着谭艳芳的心血和汗水。

年,协和成药业想通过土地流转,在谯城区十八里镇十八里村(现十八里社区)、蒋李村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工作出色的谭艳芳接到了基地建设与管理任务。

“她个头小小的,能种好地吗?”“她不是本村人,我们的地交给她放心吗?”“地流转出去后我们干什么?吃什么?”谭艳芳刚到基地时,质疑声一片,土地流转困难重重。

不服输的谭艳芳每天走村串户,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经过她苦口婆心地劝说,大多数村民打消了顾虑,愿意流转土地。

“也有特别难说话的,开始不愿流转,看到了别人流转土地的好处后都主动来找我流转土地。”谭艳芳说。

土地流转完,基地开建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有个别村民在基地干活时‘磨洋工’,你管他他就怼你。”谭艳芳说,后来她就带着同事,帮“磨洋工”的村民干活,也不扣工资。“人都是有感情的嘛,他也不好意思了,就好好干活了。”

为了确保种植源头质量安全,从选地、选种、培训农户,到种植、管理、采收各个环节,谭艳芳都亲力亲为,对于种植中出现的技术难题,积极联系专业院校专家、教授,想方设法解决。

谭艳芳把基地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打工的村民都看在眼里。“比如给白芍苗除草的时候,她就跟我们说,大家小心一点,不要除掉白芍苗了,除掉一棵苗,就等于打了我一下,心疼。”谯城区十八里镇蒋李村村民张启岭告诉记者,谭艳芳对村民以心换心,大家都愿意听她的话把活干好,基地的中药材年年长得旺盛。

在谭艳芳看来,她对基地虽然付出了很多,吃了不少苦,但看到药材丰收了、公司盈利了、村民有钱挣,自己就很有成就感。

谯城区十八里镇十八里社区居民刘俊清,是种植基地受益群众之一。“俺家有13亩地,全部流转给了种植基地,每年收入一万多块,我在基地打工,每年又收入一万多块。”刘俊清高兴地说,谭艳芳在当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俺那一片,大家都认可她、喜欢她,亲切地叫她‘谭代表’。”

不忘初心手把手做好“传帮带”

作为一名共产*员,谭艳芳时刻以优秀*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注重发挥*员的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将自己多年摸索钻研的业务技能和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年轻职工,帮助他们成长成才。

“她积极参加支部活动,经常讲*课,引导大家听*话、跟*走、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在平凡的岗位发挥了不平凡的作用,为企业平稳发展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说起谭艳芳,赵维合赞誉有加。

赵维合介绍,多年来,无论是在统计岗位、车间工作,还是在种植基地,谭艳芳都努力做好“传帮带”,手把手地教新员工如何进行成本核算,如何进行切制炮制,如何选种种植等等。

谭艳芳认为,她作为一名*员,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无论是对年轻同事还是年长的同事,都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践行一个*员的初心使命。“干什么工作都要走在前面,对于一些不是分内的工作,也做到能帮就帮”。

“我和谭艳芳同事16年了,公司刚起步时,她负责统计,我负责财务。我对车间生产不熟悉,她就带着我到各个车间,去熟悉业务、核实数据等,那段时间天天从早忙到晚,但她从没有任何怨言。”公司财务副总经理张侠感慨地说,在谭艳芳的悉心帮助下,她负责的财务软件很快与实际生产顺利接轨。

如今,公司的一些年轻统计人员正在成长,谭艳芳把自己多年积累的业务技能和经验悉数传授给他们。“他们在我的经验基础上再创新、再精细、再提升,这样有利于公司降本节耗、提升效益,这对我来说就是一种快乐。”

对工作全身心投入,对家人便有了疏忽。“儿子小学毕业时,我正忙于工作,只好把他送到寄宿学校去,他考上大学后又去当兵,十几年来我都没能在他身边好好照顾他。”说起这些,谭艳芳的眼泪止不住了。

除了儿子,还有对父亲的愧疚。“父亲生病住院、化疗期间,我对他照顾得也比较少,前不久他去世了。”谭艳芳的眼泪又流了下来。

对于家人的愧疚和歉意,她一直都深埋在心底。当选为*的二十大代表,谭艳芳说,这个重大荣誉对她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将会继续树起标杆、做出榜样,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干好每一项工作,要对得起*和人民给予的这份荣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haoa.com/bsyl/12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