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经方治疗手足背寒
早期白癜风的症状 http://pf.39.net/bdfyy/ 兔子,你好! 本人中医学生*一枚,本科大四生,入中医门三年多,跟老师门诊抄方两年,每天都见证着老师用简单的十六七味中药治好了很多临床病证,我自己平时也用从老师那儿学到的经验给身边的亲人朋友看病,在自己身上试药,效果都挺不错的。 随着大雪的到来,天气也越来越冷,不少人都会出现手脚冰冷,脊背发凉的症状,刚好我这两天治好了一个有此症状的人,现将治疗经过与大家分享。 患者是我闺蜜,平时冬天就有手脚冰凉的情况,严重的时候甚至脚会冷得睡不着觉,但是人类发明了足贴,所以她也没怎么管,冷了就贴足贴。 前几天她来月经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脊背经常会一阵一阵地发冷,穿多少衣服也不管用,晚上躺在被窝里背也冷得睡不着。扛了几天,耐不住了才来找我看病咨询。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脊背发冷,一阵一阵发作,虽添衣加被不解,手足冰凉,经行 二日小腹隐痛,得热水袋则缓,月经量少,夹少量血块,舌质淡红,苔薄白腻,脉弦细略沉。 我脑海中立时闪现出《伤寒论》中的两个条文: 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结合我闺蜜的症状以及病史,我判断她为血虚寒厥证,便给她开了当归四逆汤合附子汤加减,处方如下: 制附片15炒白术15白芍15茯苓15 太子参20当归20桂枝15细辛6 炙甘草6通草12鸡血藤20川牛膝15 益母草12炒酸枣仁15羌活12 开3付,交代附片先煮45分钟,以口尝无麻感为度,一付药吃5次,一日三次,一付药煎三道, 一道药水泡脚。 因闺蜜的症状十分典型,我对自己辨证处方十分有信心。果不其然,两天后闺蜜发消息说吃了一付药后背冷已经减轻了一大半,晚上基本已经可以安然入梦,三付药尽,背寒亦尽去。 近年来关于中药肾*性肾损伤的报道越来越多,含有马兜铃酸的附子更是首当其冲,加之民间每年都有附子中*事件报道,很多医生因此不敢使用附子,殊不知,若遇阳虚陈寒诸证,附子之温通之力强于任何一位中药。 云贵川地区的人们冬日常食附子炖猪蹄以驱寒,云南四大名医之首吴佩衡先生更是以附子屡起沉疴,救命于危难之中,相传吴家门前时常架起大锅,每日烹煮附子以供药用,未尝闻附子中*之说,有“吴附子”之美誉,可见只要辨证准确,煎煮得当,配伍适宜,附子可广泛用于临床杂病,何来肾*性之说? (另介绍一个治冻疮的小方法:手足冻疮未破口,可用45--60克桂枝煎水泡手脚15分钟。桂枝本有温通之性,大剂量桂枝温通之性尤强,冻疮病因属寒凝经脉,取桂枝温阳通经络之性治之,当属对症。我自己以及几位患冻疮的朋友亲人皆以此法治之,泡三次左右皆可痊愈。) 看来,要不要找个会中医的姑娘作老婆,真的是一件两难的事情。 说回到这个医案,这位中医同学当然处理的很好,辨证准确用药得当,所以见效很快。当归四逆汤我之前已经说过很多次了,冻疮专题里也写过,对治疗手足厥寒有速效,有需要深入了解的朋友,可以看下昨天的文章。 那我们今天重点来说下背寒的治疗。这个背寒,其实非常常见,尤其多见于体虚的老人。他们特别喜欢穿棉背心,就是为了护住前胸后背,要不总觉得背后阵阵发凉。 《伤寒论》里讲到少阴病的时候说:“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这里讲到的口中和的意思,就是嘴巴里没有什么不适感,也没有口干口苦,说明脾胃正常,津液不虚。其背恶寒,是指寒在体表,没有在里。这时候 的办法就是艾灸,可以直接除表寒。 那如果艾灸不方便,可以用什么呢?就用附子汤。 附子汤:附子15克,茯苓15克,人参15克,白术20克,芍药15克。水煎服。(剂量仅供参考,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附子是入足少阴肾经的药,因此也是治疗少阴病的要药,它辛、甘,大热,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茯苓、人参、白术是四君子汤中的三位,配伍在一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白芍用在这里,有舒缓筋脉的作用。 因此整个方子都以补益为主,体质虚寒的人用后,效果很好。 另外,她后面分享的那个治疗冻疮的小方法也很好,和我昨天讲冻疮的思路差不多,大家可以尝试一下,尤其是在学校上学的朋友。 好了,再次感谢作者的分享,希望收到你们更多的医案。投稿请至 qq.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haoa.com/bsyl/11204.html
- 上一篇文章: 伤寒论三阳病篇总结No1
- 下一篇文章: 品药录04白芍赤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