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燕巢新,渠边红药生

隔墙百步香,敢比洛阳春

6月

正值芍药花盛开时节

新城区保合少镇大窑村的

百亩芍药渐次开放

遍地姹紫嫣红

数以万株的芍药花

随风舞动

似万点胭脂

占尽妩媚风光

这样的美景

不仅引来了

许多远道而来的客人

在此驻足游玩、流连忘返

更为乡村振兴、村民致富

找到了新路径

沿着大窑村的乡间小路一路驶过

越过田野,穿过街巷

循着香气便可寻到这片芍药园

一团团、一簇簇芍药花

争奇斗艳

红色、白色、粉红色交相辉映

将田野装扮得妖娆迷人

身处与巍巍青山

遥相呼应的芍药花海中

粉红色的芍药花

苞片一层一层地包围着花心

像好看的裙裾

白色的芍药花

像一团团棉花糖

闻着都是甜丝丝的

徜徉芍药田

满眼诗情画意

缕缕幽香

沁人心脾

  尽管不是周末,也不是节假日,仍然有三三两两人群来到大窑村,拍照赏花拍抖音,欣赏满眼的芍药花海,市民孟昭仪就是他们中的一员。“听朋友说起大窑村有芍药花,就带着姐妹们过来赏花了。”孟家姐妹三人置身花的海洋里,急着和满园鲜花同框,并在朋友圈里引来艳羡。“如今咱们大青山脚下的村子真的是各有特色,我们坐着公交车就能到,真好!”   花海的另一边,游客屈雅娜则用手机拍摄她的抖音短视频。“哈喽大家好,今天我来到的是大窑村的一片芍药花田,这个时节芍药花开正旺,现场的花特别好看!”屈雅娜边行走在怒放的花丛中,边用镜头留下与繁花相伴的最靓瞬间。

  芍药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也是我国栽培历史最悠久的花卉之一,于牡丹花不相上下,有“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的说法。芍药花的根是一种叫白芍的中药材,具有补血敛阴、柔肝止痛、平肝降阴的功效。“芍药浑身是宝,芍药根经济价值高,芍药花、芍药种苗也能卖出不错的价钱。但按白芍这种药材的收入算,以3年一个生长周期计算,每亩能生产赤芍鲜品公斤左右,每公斤6、7元,这亩芍药花田收入百万元不成问题。”大窑村科技特派员张凤兰对于这些芍药有着特殊的感情,正是在她的带领下,才有了这片芍药。

  张凤兰是大窑村的村民,也是将芍药种植技术带到这里的科技特派员。早在年,张凤兰就带领村民们进行芍药的种植,经过催芽、定植、施肥、培育管理,今年迎来了芍药盛花期,终于在大青山脚下的这篇不算肥沃的土地上种出了芍药这朵“致富花”。

  “说来好像很简单,但是我们也是经过了三年多的试验,根据大窑村的气候环境和土地结构不断尝试芍药的品种和种植方式,试种成功后再推广到田地里大面积种植。”张凤兰告诉记者,种植芍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由于地处寒冷地区,关内的芍药无法在大窑村大规模种植。山里的野芍药品种单一、产量很低。为此,张凤兰三番五次前往芍药产地洛阳、武汉和济南等地学习。在那里,她看到芍药的植株可用于城市绿化,花瓣可制作花茶和香料,种子可用来榨油,根茎还可以入药,市场对于芍药的需求量很大,这坚定了张凤兰在大窑村种植芍药的信心。

  为了掌握各种芍药的习性,张凤兰在干中学,在学中干,边干边学。她买了很多关于芍药栽培的书籍,在网上下载各种有关芍药的资料,还向农业专家咨询、请教。渐渐的,张凤兰成了芍药栽培的“土专家”,成立了专业的合作社,带领乡亲一起种植芍药,共同致富。

  “花好看、钱好赚,再说村里就摆着个‘芍药大王’做带头人……”越来越多的村民被张凤兰和她的芍药花打动了,乡亲们或是跟着张凤兰种芍药,或是在她的合作社打工赚钱,有了不菲的收入。   “今年是 批芍药的盛花期,我们也没想到能吸引来这么多游客,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对于接下来的计划,张凤兰有着自己的打算。合作社将不断深化中草药种植,进一步拓宽中药材市场,积极探索“芍药”变现,真正让“满园芍药”留得住城市游客,带得动乡亲致富,做强“鲜花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芍药产业是我们村的一张名片,既美化了我们村的环境又增加了农民收入,我们要继续发展持续发展,让这张名片更加响亮,让村民们真正走上致富的康庄大道。”大窑村监委会副主任马明虎说道。

▊内容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图文编辑:花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haoa.com/bsyl/10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