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无不受到“湿气”的困扰,总有祛不完的湿,健不完的脾胃,寒与湿俱为阴邪,极为容易伤到阳气,导致一系列“寒毒”的发生。

寒邪分内与外寒。外寒是外界寒气侵犯人体,伤于肌表,被称伤寒。直中脏腑的称中寒。内寒则是人体机能减退,阳气不足而致的病症。

内中外寒不同,却可相互影响。如阳虚内寒之人,易感外寒。而外寒侵入,易伤阳气,引起内寒。

寒邪凝聚可致气滞。

再来说湿邪。

产生湿浊的原因,与肝脾不能正常工作有关。

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脾的运化有赖于肝的疏泄,若心情抑郁致肝失疏泄,会影响脾的工作,导致运化水湿效果差,湿气凝滞而为痰。

痰没有气的推动,凝结难开,日久还会影响血液的运行,形成淤血。痰与淤血混合,遂成肿块积聚。

乳腺炎乳腺癌初起,一切红肿热痛,一切疮毒疔毒,痰块肿毒,漏血等,都可由肿块积聚而来。

治疗思路,一方面需祛邪散寒,疏肝解郁,行气活血化淤,一方面需健脾利湿化痰。

然后,还要补充阳气。肾中真阳能温煦五脏阴气,助长脏腑气血。脾主吸收营养,化生气血,是能量的源泉。所以补充阳气应重点调补脾肾。

救生汤组成:芍药15克(酒炒),当归15克(酒洗),木香15克,丁香15克,川附(炮)60克。

将上药制作为细末。每服15克,用生姜10片,水适量,煎好和滓服。视病生在上还是下,生在上的食前服,生在下的食后服。服之神效。

Ps:《救生汤》来源于《扁鹊心书》用于治一切痈疽发背,三十六种疔,二十种肿毒。若初起憎寒壮热,一服即热退身凉,重者减半,轻者全愈。

方剂解析:

白芍是此方的领路人。《傅青主女科》说:“病之在肝者,白芍尤其不可不用。”

其性味苦酸微寒。活跃于肝脾经。一边以酸收约束体内阴寒的散布,消瘀血与化脓肿。一边又苦泻肝之邪,缓中焦脾气。具有平肝凉血,健脾活血,缓急止痛之效。

当归味甘而重,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为血中之要药。补血和血,润燥滑肠。

木香,一见木字,便可能误认为树木类中药,实则它为菊科植物木香的干燥根。有奇异的香味,苦燥温通的特性。能醒脾开胃,行气理气,活血止痛,并能减轻补益药的腻胃和滞气之弊。达到治邪气,辟毒疫,疗毒肿的目的。

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之花蕾。辛香温通,既入脾胃,又入肺肾,有补肝,补肾助阳,去中寒,泻肺,散风湿之效。

炮附子辛甘,大热,入心肾脾经。补火助阳,散寒除湿。

五药合参,祛寒气,升阳气

1、祛邪散寒:

方中除白芍具微寒之性外,余药全部要么温要么大热,除寒之功没问题。尤其木香与丁香,木香辛温带苦,丁香纯为辛温,二者相配,散寒凝气滞之效尤其佳。

2、行气散结,健脾利湿化痰:

当归木香丁香附子均具辛味,辛味药多用治外感表证及气滞血瘀等病证。有发散解表、行气行血的作用。四味药加上白芍,是全方出场,均有通行于脾的共同点,可健脾利湿。

3、疏肝解郁,活血养血:

当归辛香性温,走而不守。白芍酸收性寒,守而不走。二药相遇,辛而不过于散,酸而不过于收,动静相宜,养血补血等功最佳。同时,当归能补肝血而活血止痛,白芍能敛肝阴养血和营而止痛,增强和血止痛作用。

二味遇上木香,均为行走肝经的常客,可行肝气,泻肝邪,疏肝藏血。

4、补脾肾助阳:

附子与丁香配,补肾壮阳。与白芍配,由于芍药酸敛益阴,兼能缓附子辛热燥烈,可温阳驱寒而不伤阴动血,让人体舒适并止痛。

由上,就像一道数学题需要层层来解,最终多角度攻克多种病症。

相当于包括了体表各种皮肤病,以及手脚关节局部肿胀疼痛,和月经淋漓不尽等。

也即上面所说一切乳腺炎乳腺癌初起,一切红肿热痛,一切疮毒疔毒,痰块肿毒,血漏等。方名救生汤,显然是可救人生还之意。

寒毒于湿气相遇,使其病情更加严重,影响身体多个脏器或部位,其中头部、心脏和肺脏,是寒湿为患的“重灾区”。湿寒滞头,会导致脑功能失常,如头晕目眩、晕倒、恶心呕吐等。湿寒滞心,憋闷疼痛,甚则剧烈绞痛;动则气短心慌等。湿寒滞肺,气短气急、咯泡沫状稀白痰、口干不欲饮等。一旦体内有寒湿者,应及早祛除。

中医讲究一人一方,每个人的病情发展以及严重程度不一样,所体现的证候也有所不同,方剂的组成也有所不同,如有需要,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治疗,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以及发挥出最佳的治疗效果。

抓住“三伏天”祛寒毒,如果你有以下问题可以评论区留下数字。

1、脾胃虚寒、湿气重

2、气血两虚者、气虚者、湿气重

3、邪风入体,感觉额头痛,腰酸背痛,全身乏力,怕冷怕风,容易感冒等症状

4、老寒腿、风湿病等关节炎疾病

5、消化道问题,如经常感觉腹胀,胃口不好,吃一点就饱等症状

6、其他症状

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重在交流分享,非商用,若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haoa.com/bstp/15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