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戒治不断发展汤药防疫助力安全澎湃在
< 冬季来临,青岛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优势,根据季节特殊性,结合场所实际情况为戒毒人员熬制中药汤剂,预防感冒流行,降低发热发生率,缓解防疫压力,维护场所安全。 该中药汤剂配方以桂枝汤为主方,配伍有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等。此次配方对原方药物和剂量进行了调整,突出调和营卫、助阳化气的作用,即振奋阳气,驱寒邪、扶正气,增强免疫力,从而用于常见受凉感冒的预防。配方药物药性温和,甘草、大枣的加入还让药液有回甘的味道,不苦不冲,不易引起戒毒人员服药抵触,方便推广服用。药液由医疗戒治中心煎好,各队取回按比例配制后分发,自愿服用,除部分高血压、心动过速等特殊病人不予服用外,中药液服用几乎覆盖全所戒毒人员。中药汤连续提供两天,多数戒毒人员都能服下,前后服药余人次,服完以后大多周身温暖舒适,无不良反应。后期还将进行回访,统计前后期感冒发热人数进行对比,记录反馈信息,为再次推广服药工作做好准备。 此次冬季中药防感冒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领导重视,科学谋划。青岛所党委立足科学防疫,深刻认识中医药在全国疫情防控中的贡献,充分肯定中医药在场所内的防病治病作用,鼓励开展中医药防疫防病。二是分析原因,精准发力。冬季降温后室内外温差大,加之劳动后出汗迎风,易发上呼吸道感染,还有部分戒毒人员本就体质偏弱,在加强保暖和运动强身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服用中药温补阳气,提升正气,补齐体质短板,增强免疫弱项。三是措施到位,化解困难。对于煎药机容量有限,加满水也不够全员服药量,分开多次煎煮则出药效率低的问题,医疗戒治中心经过策划,在水量一定的情况下,按场所实际人数加入足量中药熬煮,制成浓缩药,按中队人数比例分配药液,运回中队后加入三倍于原液的开水服用,有效解决了煎药机容量小的问题,同时运输量少,轻松方便,还预防了热液过重导致歪撒烫伤的情况发生。四是密切配合,保证安全。药熬好后,事务队第一时间准备好六个保温桶并清洗干净送到医疗戒治中心供各队使用,保证及时分发。中队将药液取回后,严格按照加入开水的比例,干警亲自分药、监督服药,严密观察服药后反应并及时反馈,保证了分发和服药双安全。《黄帝内经·素问》云:“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未雨绸缪,防微杜渐,是中医的一大特色,青岛所推广服用中药防感冒,缓解场所防疫压力,为后续中药防疫工作积累了经验,是创新场所科学防疫方法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一直以来,青岛市强制隔离戒毒所都注重中医药戒毒工作的开展。近几年,青岛所不断发挥其优势,运用中医诊疗疾病,并不断探索有效的中医药戒治方法,鼓励中医防疫,提升中医戒治水平。在日常诊疗中,使用针灸针刀、推拿、拔罐等中医疗法为戒毒人员缓解腰腿疼痛、面瘫、失眠等症状,部分人员通过几次治疗后可获得完全康复;还将中医疗法运用于急症和术后康复等病人的治疗中,如穴位按压辅助诊断肾挫裂伤、点穴缓解肾绞痛等。自年开始到年连续三年在所内推广冬病夏治“三伏贴”,经随访冬季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明显降低,获得戒毒人员好评;为戒毒人员伙房制定适应季节特征和戒毒人员体质变化的食谱,发挥“食疗”在中医防病治病中的作用,还利用中医理论对戒毒人员进行养生保健教育。同时,年以来总结的9篇中医类案例被司法部案例库采用;所内刚退休医务人员夏荣田副主任医师编著成《针灸戒毒学》一书,正在寻求出版。此外,青岛医院建立医联体,医院每年派中医专家到我所开展帮扶工作。 自疫情发生以来,青岛市强制隔离戒毒所积极推动中医参与防疫,探索创新场所内中医防疫方法。一是编创中医健肺功法——《五步扶正防毒功》,以提升免疫力、健身防毒,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等疾病,防疫初期在封闭区余名戒毒人员中推广练习。二是推广服用药膳粥和中药汤。医院(医院),制定适合场所的药膳粥配方,前后分发2余人份;根据疫情形势和当时易发流行感冒的特点,制定中药方剂,足量煎煮供全体戒毒人员服用的中药液,前后服药达余人次。三是增加购进中成药种类。封闭管理期间,患病戒毒人员一般不轻易外诊,防疫期间新购进中成药10余种,用于防治感冒、失眠抑郁、消化不良以及中医辨证属肝火上炎、脾虚气陷等证,提供更多中医治疗方法。此外,还探索运用中草药烟熏防疫消毒、改善人员密集区空气气味。在观察中发现,多种中医防疫方法的应用,有效降低了防疫特殊时期的发热人数,也对因特殊管理要求戒毒人员久坐产生的消化不良、便秘、痔疮等问题,起到了较好的缓解和治疗作用,减小了场所的医疗和管理压力;撰写的中医健肺防疫功法的案例也被司法部案例库采用。 今后,青岛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将坚持开展中医诊疗工作,助力做好场所医疗保障工作,探索中医戒治方法,不断将中医药戒治工作推向深入。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haoa.com/bsgx/14726.html
- 上一篇文章: 精华气道中医以气治气,以通为治让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