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气道中医以气治气,以通为治让你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第四章六气统六经,从心法到实践 下面我们就使用气机图,开始从气机升降的角度逐一开始演绎古典中医心法和实践。 第一节所有疾病分为经病和脏腑病 病变发生在经络的营卫和发生在脏腑的气血是统一的,因为营卫和气血是统一的。 一般而言,经病的严重程度较轻,因为经络靠近表层,为人体局部生化反应的发生场所,脏腑病较重,因为脏腑在里,为人体生化发生的控制机构。 其关系为: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行政区域上类似于县和省的关系。 但首先要提出来的是:六经体系里面,只有太阳病是可以发生经络病而太阳之腑不病的,其余的五经,在发生经络病的时候,脏腑一定会发病,或者说治疗这些经之经络病的时候,可以通过治疗对应的脏腑来治疗该经络病。 因此,我们的气机图对于阳经的表气只显示了太阳经,其余的不显示在表气上。 下面我们将混合《四圣心源》和《伤寒论》,讲述人体脏腑和经络疾病的发生、诊断和治疗。 第二节六气气化和六经的对应 ●气化解析伤寒的心法 人体内的六经,运行着六气,这六气被五脏所气化,同时气又气化流经的组织。 其在诊断和治疗上的价值为:以气断病,以气治气。 ①在人体出现异常气化状态的时候,我们要问责于六经的六气,因为这六气是运行状态的物质,出现哪一气,就表明哪一经的经气太多了,从而出现相应症状。这就是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六气解处所表达的“一经病,则一经之气见”。 ②而该六经的气是被两个脏腑所气化的脏腑发生问题,在治疗该六气的时候,就需要对它所司化的脏腑进行治疗。 ●采用黄元御的六气法来讨论和解析古典中医 权且不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为外感和内伤的区别,我们将用黄元御所主张的六气法传变逻辑,从六经角度完全展示六气六经的疾病分类及治疗方法,以及演绎气学中医的思维方式。 足六经+手六经其气和身体对应的关系见下表。 这张表将自然界的气和人体的气进行了对应,并把人体气的控制中心——脏腑与气化对应,这是《伤寒论》气化解析的基础,大家在后面临证举例中可逐步熟悉,并运用于实践中。 ●以气为核心的描述表达体系 六气的气,作为气的存在: ①其状态用温度、湿度两个维度来形容,只能是寒热; ②其所在位置,只能用表气、里气来表达; ③其所在营卫的来源,只能用阴来表达。 于是,我们看到以人体气为核心,其古典的描述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用八纲表示气的性质 ●阴阳 ●表里 ●寒热 ●虚实 ②用六经表示气的归属 ●太阳 ●阳明 ●少阳 ●太阴 ●少阴 ●厥阴 ③用六气表示气的名字、气的性质、五行气化方向 ●太阳寒水 ●阳明燥金 ●少阳相火 ●太阴湿土 ●少阴君火 ●厥阴风木 以上气的表达方式最终还要落实在营血和卫气层次,由营卫耦合来产生气化作用。 第三节太阳病 按照六经所运行的气流经的部位,分为表里两层结构,表气是人体皮肤表面,里气是人体脏腑层面,大体以人体内部脏腑的包膜作为里气分界层。 里气又可以分为上、中、下三焦,以气化功能和经络的运行方向区分。 ①上焦:心、肺、胆、心包所连经络以向下行为降。 ②中焦:脾所连经络向上,胃所连经络向下。 (温馨提示:全文小说可点击文末卡片阅读) ③下焦:肝、肾、三焦、小肠、大肠所连经络向上行,膀胱腑比较特别,所连经络主表气外行向下。 所以基本上这个分类方法形成了上焦下行,下焦上行、外行的气机表里出入、上下升降的结构,而中焦的脾胃升降构成了升降的枢纽,只有脾胃正常升降,才能让上、下焦的气血正常升降。 因此,我们在后面按照六经气化解析《伤寒论》的时候,多次使用经络升降这一规则,并落实到手足经络。 太阳病: 太阳寒水之气为病,就会落实在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腑、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腑。太阳寒水气在人体司化于膀胱,从化于小肠,因此太阳寒水气在人体主要为寒气,次为热气。 为病的时候会出现:手足太阳经、腑会分别出现寒化和热化的症状。 六气名称:太阳寒水六经归属:太阳 从表里气和上、中、下三焦气的角度来看,《伤寒论》太阳病的结构为: 太阳病没有正确治疗称为治坏,坏病分为两类:一类是传入其他经,另一类是在表里之间,在表气入里的路上。 《四圣心源》治法: 太阳经运行的太阳寒水本气为寒,对这个气的治法,隐藏在《四圣心源》的六气治法中,浓缩在六气治法的药物组方当中。当体内出现太阳寒水气太过的时候,就可以使用对太阳寒水气的治法。 治太阳寒水法 苓甘姜附汤 甘草茯苓干姜附子 太阳病,最易化生湿热,以化气于丙火,而受制于湿土也。若有湿热,当用栀、膏之类。 我们看到的治法大体为温法,这里太阳寒水气主要指寒气。 注:按照营血运行顺序,太阳寒水气起于手太阳小肠经,以热为本气,结束于太阳膀胱经,以寒气为本气,所以太阳是水火两气并存、寒热气并存,水火的中气为湿,因此膀胱容易产生湿热。 ●足太阳经膀胱经病 太阳经为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走行部位和所连脏腑,太阳经运行太阳寒水之气,主要的气化控制者是手太阳小肠腑。 太阳寒水之气,运行于人体表面,气化方向为寒,五行为水,膀胱腑气化太过和不及的情况下,容易形成寒两种趋势和症状。 ①寒主导的时候:容易出现太阳寒化。 ②热主导的时候:容易出现太阳热化。 足太阳膀胱之病 足太阳膀胱是唯一一个经腑病分离的,也就是说经病和腑病可以单独发生,六经里面其他经腑都同时发病。 ①经病 热化:营气病,桂枝汤证。 寒化:卫气病,麻黄汤证。 ②腑病 寒化:膀胱蓄水证。 热化:膀胱蓄血证。 注:膀胱经病产生的机制是膀胱经的气运行受阻,包括皮肤出汗异常、膀胱经经络受阻等,发病部位往往在膀胱经沿线,如头顶、肩颈、腰、腿、膝、踝等部位。 手太阳小肠之病 经腑同病 热化:治法为降心火。 寒化:治法为升心肾之阳。 注:小肠与心为表里关系,小肠火来源于心,所以小肠寒化的时候,可以通过温膀胱经来实现。 下面我们来看看手足膀胱经的经病和腑病。 案例:全身掉白粉的小姑娘——太阳卫气燥化 2年前,我们参加了一个留守儿童的公益项目,作为医疗资源,我们一行人探望了一位特殊的小姑娘。 她11岁了,刚见到她的时候,孩子不怎么说话,眼里怯怯的,看得出来,身边的小同学都离她远远的,连老师似乎也有点躲避她。我看到孩子的脸上和手上干燥得全是白色的粉。孩子的父亲反映,从出生以后就发现孩子有很多健康问题,孩子大便不通畅,更可怕的是,她全身的皮肤除了背后心脏区域有一块完整的干净皮肤,其余地方都会掉皮屑,白色粉末状,皮肤很痒,夏天的时候痒得不能穿衣服。同学们都视之为“怪物”,这对于她的心理发展也非常不利,让孩子和父母都很痛苦,求医十年,一直断断续续的治疗,家里仅有的房子都卖掉了,还是没有治好。遇到她的时候,我学《伤寒论》刚入门不久,思考了好几分钟,忽然一个念头跑进脑子。 病机分析: 首先皮肤干裂是因为皮肤处没有水分,而且不出汗,这表示皮下温度很高,处于卫气被高热蒸发的状态。因为肺主皮毛,所以肺内的津液可能也不足,肺与大肠相表里,而阳明燥便秘的问题正好和肺内津液不足之燥完全一致。如果用什么办法增加肺与大肠的津液,并且发到皮肤表面,这样皮肤不就得到水分的补给而润泽了吗? 处治经过: 于是用麻桂各半汤加白术、白芍、黄芪进行治疗。方中白术在祛除中焦脾湿的同时,可以补水,同时麻黄发表气、桂枝行血气、白芍凉营、杏仁润肺降气、甘草入气血。这样一个简单方子用1周后,孩子的皮肤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原先掉粉的皮肤开始出现片状的块,再服药1周,已经可以看到完整的皮肤了。 第三周如法,但是效果反而没有第一周好,这个时候,才开始留意到原来的便秘问题还没有解决,血分还是很热,于是转方麻仁丸加芒硝,第四周给予凉血养血,疗效就稳固下来了。前后6周时间,一个困扰10年的问题,有了很大改善。本书完稿前,再次见到她,白粉皮屑没有再出现,但是还有不少大块透明的皮肤慢慢脱落,皮肤的温度还是很高,这说明表气依然不通畅,血分还有多余的热,气分还是虚;虽然没有彻底治愈,但疗效依然稳定,目前我们已经获得慈善资源,可以给她做下一步的治疗。 气机探讨: 我们可以看到太阳表气不开,营血热、卫气燥,由于皮肤表面的卫气和肺内的气实质上是相连的,所以,用麻黄来搬运肺内之气去救表,同时往肺里面补充新的卫气。这样皮肤表面就有了水源,那些燥化的情况就得以改善,从而皮肤开始重新出现。 以上是我们看到的一个很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表气病的案例。 这是一种非常难治的疾病,为什么《伤寒论》还有方法治疗呢? 因为《伤寒论》治疗的是气,通过调节气在人身的分布和运行状态,用气来治气,并不看重疾病的名称,所以不会被“疑难杂症”的名号所吓到。 (点击上方卡片可阅读全文哦↑↑↑) 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感觉小编推荐的书符合你的口味,欢迎给我们评论留言哦!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haoa.com/bsgx/14719.html
- 上一篇文章: 心事多,痰就多张锡纯的的故事,教你养心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