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流岚

在中药房或中药店,我们可以发现有多种名称不同的地*丸。这些地*丸组方不同,功效不同,应用自然也有不同之处,因此必须正确选用,才能更好地发挥药效。

六味地*丸

熟地*g,酒萸肉(山茱萸炮制)80g,牡丹皮60g,山药80g,茯苓60g,泽泻60g。

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六味地*丸的组方出自宋朝医学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一书,由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等6味中药炮制而成,具有滋补肝肾的作用,原用于小儿“五迟”(发育迟缓)等肝肾阴虚症。后代医家在实践中发现其临床疗效显著,将其作为滋补肝肾之阴的代表方,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一般认为,六味地*丸适用于肝肾阴亏,虚火上升所致的腰膝酸软,头目眩晕,盗汗遗精,耳鸣耳聋等症状。

其他几种地*丸都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对六味地*丸原方药物加以增删而得。

归芍地*丸

当归40g,酒白芍40g,熟地*g,酒萸肉80g,牡丹皮60g,山药80g,茯苓60g,泽泻60g。

滋肝肾,补阴血,淸虚热。用于肝肾两亏,阴虚血少,头晕目眩,耳鸣咽干,午后潮热,腰腿痠痛,足跟疼痛。

在六味地*丸的基础上增加了养血柔肝的当归和白芍,就组成了这个妇科病良药,它对血虚头晕、妇女崩漏等疗效显著。

麦味地*丸

麦冬60g,熟地*g,牡丹皮60g,茯苓60g,五味子40g,酒萸肉80g,山药80g,泽泻60g。

滋肾养肺。用于肺肾阴亏,潮热盗汗,咽干咳血,眩晕耳鸣,腰膝痠软,消渴。

麦味地*丸是在六味地*丸内加入麦冬和五味子,以增强六味地*丸的养阴生津、敛肺纳肾之效,对有咳嗽、气喘、潮热、盗汗等肺肾阴虚症状的患者有很好的疗效。现代研究称,它还可以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心病。

杞菊地*丸

枸祀子40g,菊花40g,熟地*g,酒萸肉80g,牡丹皮60g,山药80g,茯苓60g,泽泻60g。

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

在六味地*丸的基础上加入枸杞子和菊花两味中药。它和六味地*丸的区别在于,杞菊地*丸增加了养肝明目的功效,主要滋补肝肾;后者是滋补肾阴。中医治疗眼部疾病,往往从肝肾入手。杞菊地*丸可治疗肝肾阴虚同时伴有的头晕目眩、视力减退、视物昏花等眼部疾病,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

明目地*丸

熟地*g,酒萸肉80g,牡丹皮60g,山药80g,茯苓60g,泽泻60g,枸杞子60g,菊花60g,当归60g,白芍60g,蒺藜60g,煅石决明80g。

滋肾,养肝,明目。用于肝肾阴虚,目涩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

明目地*丸是在杞菊地*丸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针对眼病的蒺藜、石决明及滋阴养血的当归、白芍等药,是眼病的专用方药。

知柏地*丸

知母40g,*柏40g,熟地*g,山茱萸(制)80g,牡丹皮60g,山药80g,茯苓60g,泽泻60g。

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知柏地*丸是在六味地*丸的基础上加入知母、*柏两味药制成,主要针对肝肾阴虚火旺所致的腰膝酸痛、虚烦盗汗、遗精等症,起到滋阴降火的作用,但方中知母、*柏药性寒凉,平时大便稀者须慎用,以免损伤脾胃。

桂附地*丸

肉桂20g,附子(制)20g,熟地*g,酒萸肉80g,牡丹皮60g,山药80g,茯苓60g,泽泻60g。

溫补肾阳。用于肾阳不足,腰膝痠冷,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喘咳,消渴。

桂附地*丸是在六味地*丸的基础上加入肉桂、附子两味温阳中药,对肾阳虚所致的四肢冰冷、腹痛、小便清长、大便稀烂、阳痿、滑精或女子不孕症等较为适用。判断阳虚的最简单方法,就是看舌苔,色淡而多苔,多属阳虚。此外,阳虚者畏寒怕冷,四肢不温。

小编提醒大家,各种地*丸虽好,切勿盲目服用,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正确选用才能达到治疗目的。

感谢阅读与分享

采编自:《正确选用地*丸》常怡勇、《药典》

他们在阅读:

①误区!中药无*常进补

②欲散风邪者,当倚如屏,珍如玉也

③霜降来了,平补迎冬

图文版权归属原始权利人,本平台非商业用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本文由中药新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haoa.com/bscd/7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