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药性生姜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生姜 鲜生姜,鲜姜,淡生姜,老姜, 辛,微温。归肺、胃、脾经。升。 发散风寒药 1.发汗解表用于风寒初起之轻微感冒,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等症。 2.温中止呕用于脾胃不和、寒湿痰饮引起的恶心呕吐,常与半夏同用;若属热证呕吐,可与竹茹、*连配伍应用。 3.温肺止咳化痰:用于风寒郁肺引起的咳嗽,可与桂枝、细辛、款冬花等同用。 4.利水消痰:用于宿痰留饮,症见胸胁支满,咳唾稀痰,脘痞纳差,体酸肢肿者。生姜对水痰有开豁冲散之功,善治寒湿痰饮咳嗽及风寒湿邪外袭所致的风水证。 5.散寒除湿:用于脾胃虚寒,症见上腹痞闷,纳呆,呕恶,常与半夏、砂仁、白术同用。 6.健胃增食:生姜辛温,能调和五味,温中和胃,作为日常生活中的调味品。 7.解半夏、天南星及鱼蟹鸟兽肉*一般中*者用生姜汁调服或用生姜片含口中。 本品能温中散寒,解表发汗,和胃安中,解诸为食之*。 生姜皮辛凉,治皮肤浮肿,行皮水;生姜汁辛温,辛散胃寒力量强,多用于呕吐;干姜辛温,温中祛寒,回阳通脉,温脾寒力量大;炮姜味辛苦,走里不走表,温下焦之寒;炮姜炭性温,偏于温血分之寒;煨姜苦温,偏于温肠胃之寒。生姜辛而微温,益脾胃,善温中降逆止呕,除湿消痞,止咳祛痰,以降逆止呕为长。 1.配大枣:生姜味辛,行气而散寒发表;大枣味甘,和营而补脾益气。生姜、大枣合用,所谓辛甘发散为阳,其意在于刚柔相济,能行脾胃津液,调和营卫,治营卫不和之症,多做为引药。 2.配茶叶:生姜达肺经,发表除寒,人胃腑,温中止呕,辛热多功;茶叶苦甘微寒,清心降火,涤垢除烦,消食行痰,解腥止渴。两药合用,寒温并调,消食止痢。 3.配半夏:半夏偏于降逆祛痰,生姜偏于散水止呕,两药合用,一降一散,共奏祛痰涤饮之效。 4.配桂枝:桂枝辛而甘温,功专解肌祛寒,温经通阳;生姜辛面微温,也具发汗解表之功。二者相须合用,以加强发汗作用,桂枝与生姜又均可走里,以生姜温胃散寒,蠲除水饮为主,桂枝温通阳气、化湿利水为辅,配对合用有较佳的温散胃中寒饮之功。 5.配陈皮:生姜温胃涤饮,降逆止呕;陈皮温中运脾,下气止呕。两药合用,有温胃止呕之功。 6.配白芍:白芍味酸苦,性微寒,其酸走肝,顺血脉而行血海,专调妇人经、胎、产诸疾;生姜辛散温通,入气则行气导滞,入血则破血逐瘀。生姜之温能制白芍之寒而为温通,白芍得生姜辛窜之助,调经之中又能行血。二者合用,具有温经止痛之功效。 7.配山栀:山栀苦大寒,生姜辛微温,两药配伍,一苦一辛,辛开苦降,和胃止痛效佳。生姜之温可缓山栀大寒性,以免伤中,又能消除寒热格拒起反佐作用。二者相济,清胃火、降逆气、止疼痛之功颇著。 8.配竹茹:生姜温中化饮以止呕,竹茹清热和胃降逆而止呕,两药合用,和胃止呕,调中降逆,治寒热互结、胃气上逆之呕吐不止,使寒热解、胃气降则呕呃自止。 本品辛温,阴虚内热者忌服。 内服:3~10克,人煎剂,或取汁每次3~10滴冲服,或作药引用。外用:捣敷,擦患处,或炒热熨。 《别录》:“生姜,微温,辛,归五脏。去痰,下气,止呕吐,除风邪寒热,久服小志少智,伤心气。” 《珍珠囊》:“益脾胃,散风寒。” 《本草纲目》:“生用发散,熟用和中。” 《本草从新》:“行阳分而祛寒发表,宣肺气而解郁调中,畅胃口而开痰下食。” 附药:生姜皮、生姜汁 1.生姜皮为生姜根茎切下的外表皮。性味辛、凉。功能和脾行水消肿,主要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煎服,3~10g。 2.生姜汁用生姜捣汁入药。功同生姜,但偏于化痰止呕,便于临床应急服用。如遇天南星、半夏中*的喉舌麻木肿痛,或呕逆不止、难以下食者,可取汁冲服,易于入喉;也可配竹沥,冲服或鼻饲给药,治中风卒然昏厥者。用量3~10滴,冲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haoa.com/bscd/6471.html
- 上一篇文章: 此方用药,治本清肝火,治标散瘀*,治病有
- 下一篇文章: 甲亢前期要清热,后期要养阴,附方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