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肋胀痛郁瘀淤按按这个中医方子,效
▲长按图片领取课程 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郁闷”,您知道是在表达什么吗? 难道不是描述一种不爽的状态?没错,然而在我看来,其实含义挺丰富的。 “郁”在我看来是一种压抑的状态 可以是外界给你的压力,比如生存的压力、公司的业绩,也可以是自己施加的压力,比如今年要挣多少钱、要考上好学校。合适的压力是动力,相当于打鸡血,保持在亢奋的状态。过多、过久的压力则是负担,变为郁。 顺带一说,郁、瘀、淤,在大家看来,这表达的是不是一个意思? 01淤是淤积,因为有“氵”,我们很自然就应该和有水的联系起来,比如淤泥。在医学里,西医一般用作表示淤血。 瘀是血液不流通,和淤表达一个意思,在中医里我们则用瘀血。 有的人可能会想,那费啥劲呢? 02瘀有“疒”,意思就是如果出现,则认为是异常情况,是不是警惕性更强? 我们中医还有痰瘀,痰也可以是液体吧?你是不是没见过西医跟你说痰淤?因为他们没有无形之痰这个说法,所以不用瘀来表达,似乎是不是就少了一些内容?那更别说寒瘀、热瘀了!寒、热连擦边球都蹭不上吧? 03郁则多是一种积聚的情绪,或者说状态。简单的说,我们可以认为是气的不流通。所以郁闷的时候我们通常胀痛、打嗝、叹息、放屁。 相信大家应该有这样的常识,气血的运行是互相影响的。耳熟能详的词“气滞血瘀”,是不是就是表达气血不通畅的意思? 郁可导致瘀,瘀也可生郁,因为除了气郁之外,还有火郁、湿郁、食郁。简单的例子,好比外伤之后,出血的部位是不是局部发热?是不是伴有肿大?是不是食欲减退? 因此,瘀和淤,在中医里用瘀更合适;郁和瘀,有形的阻滞更强调瘀,无形的不畅则多用郁。 朱丹溪就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气血冲和万病不生,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 我们花了这么多篇幅介绍“郁”,就是想表明意义很丰富,用医学的话说就是气出病来。“郁”的结果就是“闷”,闷有苦闷、烦闷。 苦闷就是愁眉不展、闷闷不乐,一般独自排解。万一想不开,就 、 。 烦闷便是暴跳如雷、坐卧不安,到处找人倾诉。万一想不开,那就报复社会。 正如鲁迅所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按西医的话说,叫双相情感障碍。用我们中医的话说便是,肝失疏泄,调畅情志的功能失常。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气的肝疼”,这就是今天要介绍的柴胡疏肝散,用于肝郁气滞证。 症见胁肋疼痛,胸闷善太息,情志抑郁,或易怒,脘腹胀满,脉弦。 药物组成陈皮6g、柴胡6g、川芎5g、香附5g、枳壳5g、芍药5g、甘草炙3g。 胁痛,说的是胸的两侧疼痛,与后背痛、前胸痛做出区分,因为人体的侧面是肝胆经循行所过。 肋痛,说的是骨头疼痛,包括神经、软骨之类的,是为了是心脏、肺脏这种脏器疼痛做出区分。 疼痛多是胀痛,和瘀血的刺痛不同 刺痛一般是固定不移的,就在这呆着了,一按就有反应,这叫压痛点。多半能看到局部颜色的改变,而且夜间痛的厉害。因为白天有事情干,分散注意力,晚上自己一个人躺床上,就能发现之前没注意的事情。 胀痛可以变换位置,因为这是气,你可想想身体里有个气球。所以有的人说,一会这疼、一会那疼,举例来说,岔气的感觉有没有体会过?这就叫痛无定处。 胀痛是气,在胸部自然就是胸闷、在腹部便是脘腹胀满了嘛! 瘀血我们需要放血,胀气那自然便是放气呀。所以打嗝、叹气、放屁之后会得到缓解。 为什么说是缓解?肝郁是病源,你不解决,那就会再来。所以会伴随者情绪的爆发,出现波动。最典型的例子,就有乳腺增生、痛经。 顺带一说,乳腺、子宫,也是肝经循行所过之处。 脉弦就是摸起来如同琴弦,这是一种绷紧的状态,换句话说就是不柔和。 我们说“肝为刚脏”,就是脾气很爆,宁折不弯,所以有“肝脉自弦”之说。 再有疼痛的时候,人是不是缩起来的?这是不是一种绷紧的状态? 总的来说就是,胀痛、情绪诱导。治疗方式,解郁、转移注意力。 柴胡辛凉,主入肝胆。辛则发散,解郁散结,顺带一说发散也是治疗感冒的方式,所以也用于外感。入肝胆那就是疏肝解郁呀! 香附辛平,专入肝胆。疏肝解郁自不必说,关键是人家“香”呀。鸟语花香,是不是心情舒畅,乱七八糟的事情忘了,自然就不疼了?另一方面,芳香行气通络,实打实的是针对气滞的 《本草纲目》评价“气病之总司,妇科之主帅”,所有的郁用!所有的瘀也用!这就了不得了呀,我们是不是能说,止痛效果很好? 川芎味辛气雄,主入肝胆。一样的疏肝解郁,气雄就是气味浓烈、药性强、起效快的意思。 《本草汇言》总结:“能去一切风,调一切气”。这看起来好像没啥大惊小怪的呀?我要跟你说,川芎是活血化瘀药,你是不是就惊呆了? 跟香附一样,跨界还能达到 水平,这就不是一般药了。 我们称之为“血中气药”,所以止痛效果也非常好。 更厉害的是,这药“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旁通经络”,甭管哪里疼,就俩字,管上! 因此,柴胡、香附、川芎,疏肝解郁、行气止痛,是这个方子的框架。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陈皮就是橘皮,枳壳则是枳皮。 肝木旺则克脾土,橘皮入脾理气和胃,枳壳也入脾但为破气消积。 我们应该有这样经历吧?心情不好,可能暴饮暴食,也可能茶饭不思。茶饭不思就要和胃,暴饮暴食便要消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白芍酸甘可以缓急止痛,在这已经不新鲜了。关键是它入肝经,可以“柔肝止痛”,还记得肝为刚脏、宁折不弯嘛?而且它还可以养肝血,这是 的亮点。 是药三分*,这个大家都懂。意思就是不能长期、大量、单独使用,什么都要讲究调和,这才是“方剂”,只讲药、只说成分的那是“中药提取物”。 疏肝行气就好比你家装修找了个施工队,装修得有材料,这就是陈皮、甘草、白芍的作用。材料肯定会有损耗,不能说买多少正好用完的,总有失误。 用中医的话说“行气就会耗气”、“辛温香燥耗伤阴血”,这也就是为什么专盯着柴胡、龙胆草、木通这些药猛用,会有肝损伤的原因! 总的来看,疏肝之中又有养肝,理气之中兼有调血,调肝之中还有和胃,是疏肝理气解郁的良方。 直接买柴胡疏肝散,中成药很难买。您可以就医咨询看是否合适使用,开汤药或者免煎颗粒。 如果自己煎的话,一付药煎出-ml水,分成两份、早晚分服、每次-ml。一付药可以煎两次,两次的药汁混合在一起,所以-ml的煎出量是足够的。 现在的中成药一般都是在柴胡疏肝散的基础上加了药,作用更强。 比如舒肝健胃丸、柴胡舒肝丸、舒肝丸、舒肝止痛丸。 因为能治疗的疾病实在是太多了,跟肝、跟胃、跟情绪有关的都能上手,所以也就不一一列举了。 这里就提醒两点: ①跟情绪有关的, 还是放平心态,光靠药物也不是长久之计。而且这个药说到底只是兼有养肝之效,要是长期服用,还不如用逍遥散。之所以推荐就是因为能“取效于一时”,快、有效。 ② 饭前服用,毕竟有和胃的功效,肝郁的人通常都消化不好。 推荐今天给你推荐一款由岐*中医药食同源,中药代茶饮,岐*护胃茶不含任何添加剂,没有副作用。这是在古方基础上升级的配方,经过临床试验,功效和口感俱佳,更适合现代人日常喝。▼看岐*护胃茶茶视频了解更多 胃不好难长寿 ▲长按上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haoa.com/bscd/5747.html
- 上一篇文章: 建议大家小小一粒中成药,帮你解肝郁调血
- 下一篇文章: 古言甜宠文慈爱母亲女主完美男主不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