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直在讲脾胃的,后台有粉丝留言说让我讲讲肝硬化。

今天讲讲乙肝肝硬化中医是如何治疗的?

中医古籍中并无“乙肝肝硬化"病名,依据其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可归属于"协痛"、"积聚"、“黄疸”等疾病范畴。

中医的思路:乙肝肝硬化多由湿热瘀毒导致的肝脾不调,使气机受阻,气滞血瘀。

所以中医调理上应该化瘀软肝解毒。

这里分享一个中成药:乙肝宁颗粒

乙肝宁颗粒的组成:黄芪、白花蛇舌草、茵陈、金钱草、党参、蒲公英、制何首乌、牡丹皮、丹参、茯苓、白芍、白术、川楝子。

前面的文章中我讲过,黄芪具有补气第一药之称,所以方中用到黄芪来大补脾胃之气,让脾胃运化起来;丹参活血化瘀;茵陈是一味很好保肝护肝的中药,很多肝病方子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具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的作用,这三味药为君药。

党参、白术健脾益气;金钱草清利湿热;制首乌、白芍养血益精,柔肝止痛,为臣药。

茯苓健脾渗湿;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牡丹皮凉血散瘀;川楝子疏肝理气,为佐药。

诸药合用,共奏补气健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之功。

用于慢性肝炎症属脾气虚弱、血瘀阻络、湿热毒蕴证;症见胁痛、腹胀、乏力、尿黄;急性肝炎。

来看一个门诊上真实案例:

罗某、男、48岁。

年4月18日初诊,肝区胀痛、体倦乏力、站立时头晕、耳鸣、医院诊断为乙肝肝硬化。

刻诊:舌质暗、尖红、苔薄白、脉细弦;中医诊断肝脾失调、疫毒内蕴、肝络痹阻。

治宜:清热解毒、软肝散结。

我给他用乙肝宁颗粒加减。

药用14剂后,胁肋闷胀不适症状好转,精神疲乏好转,后继续用药14服,大便通畅,肝功能检查ALT、AST、TBIL、DBIL指标均已正常。

患者前前后后调理了半年时间,目前各项指标基本正常,能吃能喝能睡,心情也好了起来,没有了以前的愁容满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haoa.com/bscd/15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