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的芍药到底是赤芍还是白芍
新疆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dashoubi.org.cn/e/wap/show.php?classid=2&id=244079芍药是仲景方中常用的一味中药,在《伤寒》、《金匮》两书所载方中用芍药者多达50余首。但芍药现分赤、白二种,而仲景原文仅以“芍药”载之,那么当时仲景所用到底是“赤芍”还是“白芍”呢?1南北朝时期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是在《神农本草经》种药的基础上,添入《名医别录》种药集注而成。其对芍药的产地及形态等有所记载:“生中岳川谷及丘陵。二月、八月采根,曝干。今出白山、蒋山、茅山最好,白而长大,余处亦有而多赤,赤者小利。世方以止痛”。其中中岳即河南嵩山,白山即今江苏南京市东,蒋山即今南京钟山,茅山即今南京句容县茅山。以上所述芍药的分布区与现在亳芍、杭芍的产地相近,而与赤芍的产地相距较远。*璐琦等根据芍药的区域分布特性发现,赤、白芍的区域分布变化“大致随纬度方向产生有规律的南北变化,即使在同一纬度如四川等地同时有赤、白芍分布,赤芍也是分布在m以上高海拔地区,与分布于m以下海拔高度的白芍有着明显的区别。”即赤芍一般分布在我国西北部海拔较高的地方,白芍则分布在我国东中部海拔较低的地方。而《本草经集注》中所记载的地点很明显属于白芍的自然分布区。另外,从“白而长大”等字也可以看出,此处芍药指的即是白芍。从“赤者小利”可知赤芍当时也已被人注意到了,但附于白芍中,可知“赤芍”作为药用还不普遍。2唐朝至唐代孙思邈时,医家对赤、白芍的功效有了更深的认识,作者在《千金要方·论和合第七》中记有“凡茯苓、芍药,补药须白者,泻药须赤者”。其《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两书中,注明用“白芍”者,有5首方,而有3首方注明用“赤芍”,其余方中均以“芍药”名之。稍晚于孙氏的王焘,在其《外台秘要》中注明用“白芍”者有3首方,其中正有仲景的“真武汤”,而注明“赤芍”者有2首,余用到芍药者,仍以“芍药”名之。这可能是赤芍当时在临床应用中渐多,作者为强调该药以示区别,故写明。3宋朝至宋代,医家对赤、白芍的功效的不同有了普遍与深入的认识,在临床用药注意区分二者。如刘翰《开宝本草》明确指出:“芍药有赤白两种,其花亦有赤白二色,赤者利小便下气,白者止痛散血。”另外,据《太平圣惠方》中引用安期生服芍药法“芍药有二种,一者金芍药,二者木芍药,救病金芍药,色白多脂肉,木芍药色紫瘦多脉”,安期生为秦汉时期人,《本草图经》也有相同的引用。且晋崔豹《古今注》也记载“芍药有二种:有草芍药、木芍药。”其中金芍药和草芍药即今之白芍,而木芍药即今之赤芍。从上可知,秦汉间民间对赤、白芍早已有区分,只是治病一般用白芍。后来医药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赤芍临床功效,到唐宋时期赤芍也渐被用于用于临床,这就导致后世医家对《伤寒论》中的芍药产生疑惑。宋许叔微也发现过该问题,并从功效的角度作过探讨,“仲景桂枝汤加减法,凡十有九证,但云芍药,圣惠方皆用赤芍药,孙尚方皆用白芍药,……然赤白补泻,极有利害,常见仲景桂枝第四十七证云,病发热,汗出,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宜桂枝汤,盖风伤卫而邪乘之,则卫强,荣虽不受邪终非适平也,故卫强则荣弱,仲景以桂枝发其邪,以芍药助其弱,故知用白芍药也。荣既弱而不受病,乃以赤芍药泻之,决非仲景意,至于小建中,为尺迟血弱而设也,举此皆用白芍药。而仲景亦止称芍药。可以类推矣”。许氏根据赤、白芍功效的区别,从方证相应的角度对芍药的应用作了详尽的探讨,很明显,仲景方中芍药为白芍药无疑。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haoa.com/bscd/13568.html
- 上一篇文章: 别再混淆白芍和赤芍了二者药效差别极大伊
- 下一篇文章: 中药原料评测白芍种植无利可图,价格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