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中医药大学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新型冠
白癜风早期症状 http://pf.39.net/bdfyy/zqbdf/150211/4577569.html 新型冠状病*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之气,病位在肺,临床表现主要以肺的功能受损为主,根据新型冠状病*性肺炎在山西省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及病情发展特征,符合中医“疫病”特点。外感疫疠之气,病位由表及里、循三焦和卫气营血传变。山西气候偏寒冷、干燥,疫疠首先侵袭肺卫,尤其是素体脾胃虚弱,正气不足者,更易直中于肺;若正不胜邪,邪*入里化热,伤津耗液,甚者灼营动血,直传心包,则发为心阳虚衰,内传厥阴危候。本病病因特点以“风、寒、湿、热、*、虚”为主。 为更好发挥中医药在防治新型冠状病*肺炎中的作用,山西中医药大学组织国医大师吕景山教授、王世民教授,全国名中医贾六金教授、冀来喜教授,国家级中医流派代表传承人门九章教授等中医临床大家,深入探讨分析我省新冠肺炎临床预防治疗报告病例相关数据,并结合不同易感人群的体质特点,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新型冠状病*肺炎传染病预防方案》的相关内容,提出近期新型冠状病*肺炎的中医预防及早期治疗方案,以供临床参考。 一 中医特色防御(治未病) 1.痰湿体质 (阴性体质) 适合人群: 平素食欲不振,怕冷,大便溏,小便清,声低懒言,乏力,冬春季节易感冒,舌质淡,苔白滑。 推荐处方: 杏仁6克,白蔻仁6克,陈皮6克,*参9克,炒白术9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紫苏子9克,款冬花9克,浙贝母9克,苍术10克,厚朴12克。 推荐中成药: 三仁汤丸、藿香正气散。 推荐针灸处方: 1.艾灸中脘、足三里(双)、内关(双)、阴陵泉(双)、丰隆(双); 2.吕氏脐药灸(脐疗脾胃方) 日常调护: 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不宜大量出汗,建议以柔缓运动为主,如散步、八段锦、五禽戏等。饮食以清淡为主,少食生冷、甘甜、黏腻等食物,如肉食、油条、粽子、元宵等。可适当食用小米、山药、白扁豆、薏米、海带、冬瓜、萝卜、金桔等食物。 2.内热体质 (阳性体质) 适合人群: 平素口干,喜凉饮,大便干,小便*而少,易上火,舌质红而干。 推荐处方: 藿香10克,栀子6克,生石膏20克,甘草10克,防风10克,*芩10克。 推荐中成药: 防风通圣散。 推荐针灸处方: 肺俞(双)、身柱、大椎、曲池(双)、委中(双)放血、拔罐,艾灸足三里(双) 日常调护: 适当增加运动、调畅情志。平素要多食蔬菜、水果以及米粥、山药、莲子等健脾胃易吸收的食物;酌情减少食用肉类,油炸膨化黏腻之品,少喝果汁、可乐、雪碧等饮料。 3.敏感体质 (气郁体质) 适合人群: 平素情绪敏感,波动较大,对气温变化敏感或有冷热交替感,易口苦,胸胁痞满,自觉症状较多。 推荐处方: 柴胡15克,*芩9克,姜半夏9克,*参9克,炙甘草6克,浙贝母9克,生姜6克,大枣9克。 推荐中成药: 小柴胡颗粒 推荐针灸处方: 针刺支沟(双)、阳陵泉(双)、外关(双)、阳辅(双)、足临泣(双)。 操作:以上诸穴均直刺,支沟、阳陵泉采用提插捻转泻法,外关、阳辅、足临泣平补平泻,各穴行针结束后留针30min,期间行针1次,每日治疗1次。 日常调护: 适当加大锻炼强度和运动量。调畅情志,起居有节。少食羊肉、狗肉、辣椒、甜食、生冷等食物;宜食用冬瓜、薏米粥、赤小豆、绿豆、空心菜、芹菜等食物。 4.气虚体质 (脾胃虚弱) 适合人群: 平素气短懒言,疲乏,自汗,精神不振,常见于老年人、久病患者。 推荐处方: 桂枝6克,芍药6克,生姜9克,甘草6克,大枣3枚,葛根12克。 推荐中成药: 玉屏风散、芪参抗复感颗粒。 推荐针灸处方: 1.艾灸气海、足三里(双)、中脘、公孙(双); 2.吕氏脐药灸(脐疗培元固本方)治疗。 日常调护: 不宜做剧烈的运动,应以柔缓运动为主,如散步、八段锦、五禽戏等。适当食用小米、山药、白扁豆、大枣、蜂蜜等食物。 二 临床早期治疗 早期1:外寒内热(寒包火) 辨证要点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咳喘,烦燥口渴,脉浮紧或脉浮数者。 推荐处方 麻*12克,石膏30-60克,桂枝6克,杏仁15克,炙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9克。 推荐协定处方 银柴退热颗粒 推荐针灸处方 1.背部走罐2.针刺风池(双)、外关(双)、列缺(双)、合谷(双)、曲池(双)加减:恶寒、发热、身痛重者肺俞、身柱、风门、大椎放血拔罐,咽痛者于少商点刺放血。操作:风池穴向鼻尖方向斜刺,列缺向肘部斜刺,其余诸穴均直刺,列缺、合谷、曲池采用提插捻转泻法,风池、外关平补平泻,各穴行针结束后留针30min,期间行针1次,每日治疗1次。 早期2:气虚湿阻 辨证要点 发热,恶风,无汗,下利,小便少,疼痛,脉缓者。 推荐处方 柴胡12克,川芎9克,前胡9克,炙甘草6克,人参9克,桔梗6克,羌活9克,独活9克,茯苓12克,枳壳6克。 推荐针灸处方 针刺肺俞(双)、列缺(双)、合谷(双)、脾俞(双),温针灸中脘、足三里(双)、阴陵泉(双)、气海、三阴交(双)。操作:肺俞、脾俞向脊柱斜刺,列缺向肘部斜刺,余穴均直刺,肺俞、脾俞、足三里、气海、三阴交采用提插捻转补法,阴陵泉、合谷采用提插捻转泻法,各穴行针结束后于中脘、足三里诸穴行温针灸,留针30min,每日治疗1次。 早期3:肺热壅盛 辨证要点 身热不解,汗出不畅,喘逆气急,甚则鼻煽,口渴,舌苔薄白或*,脉浮而数。 推荐处方 麻*12克,杏仁15克,石膏30-60克,炙甘草6克。 推荐针灸处方 针刺肺俞(双)、身柱、风门(双)、大椎放血、拔罐治疗。咽痛者于尺泽(双)、少商(双)点刺放血。 早期4:太少两感 辨证要点 自觉寒热交替感,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脉弦细者。 推荐处方 柴胡12克,*芩6克,桂枝6克,生白芍6克,*参6克,炙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9克,姜半夏9克,五味子6克。 推荐针灸处方 1.针刺风池(双)、曲池(双)、列缺(双)、支沟(双)、阳陵泉(双)、外关;2.同时于肺俞(双)、身柱、大椎、太冲(双)放血、拔罐治疗。操作:风池向鼻尖方向斜刺,余穴均直刺。曲池、列缺、支沟、阳陵泉采用提插捻转补法,风池、外关平补平泻,各穴行针结束后留针30min,期间行针1次,每日治疗1次。 三 预防保健按摩穴位 腧穴,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可以通过推拿、点按的方法,刺激相应的穴位,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常见可用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预防的部分穴位,有风池穴、大椎穴、合谷穴、迎香穴等。具体定位和按摩方法见下: 1.风池穴 在项部,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正坐,举臂抬肘,肘部与肩同高,屈肘向头,双手置于耳后,掌心向内,指尖朝上,四指轻扶头两侧,大拇指指腹位置的穴位即是。 双手轻轻按揉风池穴,1-2分钟。 祛风散寒。 2.大椎穴 在颈后部,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正坐低头,在人体的颈部下端,正中最高突起处即是。 按揉,1-2分钟。 清热解表。 3.合谷穴 在手背,第1掌骨和第2掌骨之间,平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一手自然平放伸开虎口,另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即是穴位。 双手互相按摩,1-2分钟。 解表退热。 4.迎香穴 在面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 双手轻轻按揉,1-2分钟。 宣肺气、通鼻窍。 四 导引功法 山西中医药大学健康养肺功法(简图、视频) 来源:山西中医药大学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haoa.com/bscd/12303.html
- 上一篇文章: 腹满时痛,伤寒论中的一个方剂重于
- 下一篇文章: 舒肝解郁逍遥丸有很多种,那么,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