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中药材不赚钱,农村大叔表示,都是伪
进入了秋天,也进入了中药材收获的季节,五马镇杨楼村的李大叔,此时正在自家的中药材白芍田里忙碌。那些高品质的白芍根茎,刚从土壤里挖出来,中药材的药香和新鲜土壤的清香,搅合在一起,能让人感觉到土地的厚重和丰收的喜悦。然而,对于李大叔来说,眼前的白芍却让他喜悦不起来。白芍,又称芍药,为毛茛科多年生根茎类中药材,一般生长期至4年就可以上市销售了,而他家的白芍,却生长了5年。从整地到种苗,从施肥到管理,他家的三亩白芍,5年生长期下来,投资绝对要超过元,如今3亩白芍整体才卖了元,别说赚钱了,照此算下来,岂不是还要赔钱?据李大叔介绍,若在前些年,这样的白芍,一亩能卖多元(4年),我这三亩就是多,去掉元成本,每亩每年平均还能赚元净利润,加上白芍前两年还可以套种其它农作物,因此收益还是比较让人满意的。而今年这个价格,自从我搞白芍种植以来,20年间从来没有遇到过,辛辛苦苦忙碌5年,到头来就挣了个白辛苦,你看看在田里帮忙的邻居,都是我花钱雇来的,每人每天70元工钱,中午还得管顿饭,这些都是附近村子的邻居,咱好吃好喝好招待,人家就会给咱多卖些力,没办法,白芍值钱不值钱,面子最重要,不能因为咱种植白芍赔钱了,就处处抠门,让人骂咱小气,这不是咱的性格。之所以雇人自己刨,自己整理掉泥土,再进行销售,就是为了能略微卖贵一些,唉!挣的都是辛苦钱!白芍的行情,从前年就开始下跌了,不过降幅没有这么明显,去年白芍刚上市的时候,4年生的白芍,每亩还能卖多元,而后逐渐向下跌,直至跌到多元一亩。这种行情,白芍种植户自然是心有不甘,大伙儿纷纷表示,不卖了不卖了,既然跌到了这个份儿上,我就不信这个邪了,不信明年市场行情还会继续跌?李大叔就是不信邪的那批人,他家的4年生白芍没能及时出手,今年在多生长了一年,管理环节却没有减少,白芍价格却降到了多元一亩,面对这样的行,他终于坐不住了,便开启了无可奈何的出售模式。至于白芍为何出现如此大的跌幅,有人说是无法进行初加工导致,因为白芍蜕皮环节会产生大量废水,这和目前的方向不对路,从而造成加工难和销售难。按理说,白芍加工点减少,而市场需求量大,芍药行情要涨价才对,看来真正使白芍跌价的主要原因,并不在这里。俗话说,大热必死,白芍以稳产稳收而著称,在经济作物飞速发展的今天,种植芍药就等于种植一种保障。然而,随着种植面积的迅猛扩大,特别是种植大户的蜂拥进入,由于白芍生长期较长,前两年还看不到恶果,等到集中种植的那波上市后,就造成了市场容纳量严重饱和,不跌价才是怪事儿呢!不过,李大叔也坦言,搞农业种植就是这样,特别是经济作物,赚得起也要赔得起,对于他这种普通种植户来说,下茬农作物,他还是要选择种植白芍,原因是市场是靠守出来的,而那些想通过中药材大规模种植捞一把就走的“伪农业人”,让他们赔一把也是好事儿,赔钱了他们就收手了,今后的中药材市场,依然是属于咱真正愿意种田的农民。伪农业人?对于这种新称呼,你认可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haoa.com/bstp/16160.html
- 上一篇文章: 管好失眠症,这么聪明的方法不来试试吗刘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