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痰湿排浊瘀,这个方子专治痰湿引起的肥
大家好,我是张大夫。 您能想像喝下去的水支棱于心下是什么效果吗? 是上阻脾阳升清,下止心火入肾。 头目不能获得清阳清轻升发之气,于是眼前冒黑花,看事看物模糊不清。心火不能下行温煦肾水,肾水如寒潭,不能气化蒸腾上养脑窍,于是头脑昏昏。 用仲景大师的办法,泽泻汤:泽泻约75克,白术约30克。水煎分两次服用。 后世的医生,凡水饮内停的症候,常采用泽泻和白术加味。泽泻,出了名的能泽肾水之不足,泻膀胱之有余。 肾水足了,心火才能降下。膀胱的多余水液清理了,内停的水饮才有地儿去。 白术是补土的妙药,土能固堤,让水饮不乱跑,正常流动。泽泻之泻邪,也能助白术补脾效果更显,清阳升清更利索。 二味如两个好朋友,你帮我,我帮你,让水饮停不下来。 水饮停聚的时间久了,会凝结成痰湿,而其原因,是脾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酿湿生痰。所以中医有名言:脾不散精,水停为痰。 比如高脂血症与脂肪肝。高脂血症属于中医“痰湿”、“浊阻”、“血瘀”范畴。脂肪肝则属于积聚、积证、痰浊等范畴。都和痰湿相关。 中成药三七脂肝丸,正是在泽泻和白术的基础上加味,用于治疗脾虚不运,酿湿生痰所致的痰饮病,缓解形体肥胖、消化不良、腹胀、神疲气怯、头晕头痛等症状。对于脂肪肝、高脂血症等患者,若出现上述表现,也可服用。 组成: 三七,莪术、云山楂、泽泻、菊花、荷叶、白芍、白术、菟丝子、赤芍、青皮。 本方除了用泽泻和白术治水饮内停,还为它俩配上助手:三七,山楂和荷叶。 三七甘温微苦,是活血化瘀尤其是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名药。高血脂正是属于心脑血管疾病。 山楂酸甘微温,能把吃多了不消化的肉积磨成渣渣。肉积阻滞于中,是可酿生痰湿甚至升高血脂。 荷叶苦涩平,能吸收池塘的水,也能吸收人体的多余水份,消水肿肿胀。且其叶边高于叶心,凹入的状形成接纳天之清气的姿态,有清轻升阳,生发元气之功,利水而不伤阳,是极佳的减肥药,能消脂质。 与三七山楂共同行气散瘀,除痰祛湿,降血脂。 接下来的多味,都既与肝相关,又与脾胃相关。 这是由于肝木克脾土,所以脾土的运化,脾阳的升清会与肝气的舒展,肝血的正常流动有剪不断的关系。 莪术青皮,将肝与脾胃放在温室里保护起来,消散瘀血,消除食积,消除气郁。 莪术苦辛温香,因温通,善于将肝气动起来而带动血活,所以能行气解郁,破瘀止痛。又能入脾消食化积,温肝益脾。 青皮色青入肝,与莪术同样苦辛而温,既能疏散郁结的肝气,又能破除留滞的瘀血,还能消散胃中积聚。 两味一个居前,一个押阵,遥相呼应。 肝气郁结的时间长了,易生肝火。肝火上逆,会造成头晕头痛耳鸣等。肝火横逆,会造成消化不良,腹胀等。 白芍赤芍菊花,养血活血,疏泄肝气,防肝气郁滞的时间长了化生邪火。 白芍和赤芍,色白者柔肝止痛养血调,色赤者清泄肝火、活血破瘀。两味共同消散火邪,让血液清亮,如河水正常流动。 菊花散风清热、平肝明目,助赤白芍平肝阳,增强消散邪火的力度。 明代大医张景岳说:"五脏生病了,都会生痰,但是论到根本,无非就是脾或者肾。脾为生痰之源,肾才是生痰之本,肾水泛滥会成为痰饮。所以治脾又治肾,才能断痰之源。 菟丝子以平补之功,配合上药既补肝又补脾,还能坐镇人体的发动机:肾,消除目昏耳鸣,止住遗尿尿频、脾肾虚泻等,保固身体精华,巩固上药功效。 且菟丝子配泽泻,一个补肾一个泻肾,让肾水正常。 所以本方,就像写一篇作文,紧扣痰湿这一病机,从肝脾肾多角度健脾化浊、祛痰软坚,缓解形体肥胖、消化不良、腹胀、神疲气怯、头晕头痛等症状。 痰湿会令身体肥胖沉重,消耗精气神,令人神疲气怯。痰湿阻滞气机,当然易腹胀。而头晕头痛,也是痰湿的附带赠送款,除了平肝阳而治,也与泽泻汤所治头晕眼花接近。 本方用药,以舌体胖,有齿痕,苔薄白,脉滑为辨证。 温馨提醒: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据情况辨证加减,建议找专业医生指导哦。 #中医#分享:当归与地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shaoa.com/bsgx/15079.html
- 上一篇文章: 气血足,百病除一张风湿方,专治老病号,
- 下一篇文章: 老祖宗留下来的千古经方,实属肝病克星早